团队智慧助我成长 - 内容 - 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教育信息网 图片飘窗效果

 1584751555173875.jpg 

 222.png

 

 

团队智慧助我成长


作者(来源):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 朱承怡    发布时间:2011-09-23

——一次“磨课”的感受

    很高兴我校成为了区唯一一所小学数学特色基地校,我也很荣幸地称为了其中的一员,在这样多的实践探索过程中,我个人也向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

       在这几年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这样一节课,记得在一年多前,我接到了区公开课《运动会上小统计》的开课任务。从来没有上过区公开课的我异常紧张,心里一点底也没有。又急又燥的我只能从去网上照搬一节课,交给了校长。校长看完之后说我的教案东拼西凑,杂乱无章,思路不清。为了帮助迷茫的我,校长请数学大组一起来帮助我,就这样开始了第一次的教研活动。在教研活动中,教研组的同事认为应该摆脱现成教案的束缚,要求我重新独立备课。同事们提出从《运动会上小统计》这个情景,可以用奥运会为主线贯穿整节课。听了同事们的建议后,我开始反思自己的备课,数学教学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如果能将中国在奥运会上的获奖情况与条形统计图结合起来,学生才愿意去学,有兴趣去学。于是,我在同事们的鼓励下,慢慢静下心来,完成了备课初稿。

数学大组在听了我第一次试教后,立刻又开展了第二次教研活动。首先,同事们从教案版块开始分析,指出教案的版块不够分明,分不清引入、新授、巩固以及拓展。其次同事们又从教学目标分析,指出认识和画条形统计图已经是旧知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是条形统计图中单位长度的确定,在我课堂中却没能很好的体现。最后,同事们还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我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只是简单地将知识与技能灌输给学生,没有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因此在练习反馈环节,学生面对实际应用的题目不知道该如何画图。听着同事们你一言,我一语的热烈讨论,我反思我的备课与上课,的确这几个问题是我这节课的致命伤。难怪教学第一环节学生在画直条的时候,心不在焉,思想不集中。到了第二环节确定单位长度时,由于没有给学生充分讨论的时间,学生也无法总结出确定单位长度的方法,结果学生一节课下了还是不会确定单位长度。于是我一边反思一边修改我的教案,不仅将划清了教学版块、修正了教学目标,而且还在教案中通过各种提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在进行了第二次试教后,同事们对我的进步给予了肯定,同时也指出这节课对于如何突破这节课的重点——确定单位长度依然有所欠缺,学生在巩固练习中,在确定单位长度时,没有很好的方法,不是把单位长度定的太小,直条不够画;就是把单位长度定的太大,直条太短不够美观。我也感到这个问题很让我困惑,虽然学生在课堂上你一言我一语都说的不错,但是到了练习阶段仍有很多同学不知所措,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时,校长指出是因为我没有将学生的发言好好归纳总结,造成学生“无法可依”。我一下子恍然大悟,学生的回答虽然都正确,但是只是说出了确定单位长度的某一步骤。另外学生在回答时没有用很规范的数学语言来表达,因此对于班中的同学来说,仍然没有掌握如何确定单位长度。经过反复讨论,我终于将确定单位长度的方法归纳成“看大数,数格数,想单位长度”这样三句话,那么学生在画图时,就能自行根据已知条件确定最合理的单位长度。

就这样,在教研组的老师全力以赴下,多少个下班之余,老师们放弃休息帮助我整理思路,理清头绪,我也经过不断修改和打磨教案,将老师们指导的化作我的教学思路,从一开始的备课杂乱无序到后来的有条有理,结构清晰。在一次次的试教过程中,我也渐渐地将课堂教学从“满堂灌”转变为师生互动。在区教研活动中进行了展示,得到了区教研员的一致好评。

就在这一次次的磨课过程中,我不断吸纳集体生成的智慧,修正原先的教学思路,通过学习,研讨、实践,我的教学专业素养也在不断提升,这样的教研氛围不仅对我的教学帮助非常大,而且大家在不断的智慧碰撞过程中,组内的每位教师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成长与发展。同时,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我也逐渐克服了个人备课的惰性、片面性和随意性,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我们教研组在一次次的实践中,不断打磨,不断提升,不断融洽,使每一个教师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进步提高。我们的团队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实践与反思,我们的团队在进步、在成长。作为这样的学习共同体的一分子,我深深地体会到,我的进步离不开团队的教育、团队的帮助、团队的协作,使我这两年来有了质的飞跃。我就是这样在这个团队中不断学习,逐步提升,我将继续在基地建设这一平台中,锻炼自己,塑造自己,逐步形成自己教学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