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学年第二学期数学大组工作小结 - 内容 - 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教育信息网 图片飘窗效果

 1584751555173875.jpg 

 222.png

 

 

2010学年第二学期数学大组工作小结


作者(来源):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 何卫东    发布时间:2011-09-23

在平凡的岗位上我和数学教研组的全体同仁又不同寻常地走过了一学期。

一、 以基地建设为平台,打造和谐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我们以教研组为单位,选取一册教材中某一个教学内容进行新授课和跟进课的研究和实践。然后一起钻研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从整体把握,确定新授课和跟进课的教学目标。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们的指导思想是关注新授课和跟进课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跟进课必须是以新授课上形成的基本知识或基本技能生长点的再运用,从而将某一零碎的知识点巧妙的链接,串起一串知识链,使教学内容更加的完整性和系统化。

二、教研组建设特色

1、以问题诊断解决为抓手,探索教研活动新模式,形成教研活动特色。

我们数学教研组努力构建“教研修”三位一体的学习共同体,使教师在研修的过程中,不断体会到合作所带来的成就感,逐步转化为自发、自觉的合作行为,提升教研文化品位。我们改变以往一人讲,大家听”的传统教学研修模式。

1)请进基地顾问团,阶段性地组织教师开展“聚焦课堂,查找问题”等各种专题教学研修活动。

2)同时教研组有的放矢地开展以链式教学为主题的各个年级段的研讨课、展示课。积极为老师们搭建平等对话、交流研讨的平台。

3)在校长的大力支持参与下,不定期的邀请了教研室老师指导教学科研,引导教师定期总结交流,回味反思,寻找教学的薄弱点,确定研讨主题,共同寻找教学策略,相互借鉴启发,共同提高分享。并在“徐汇教育”杂志上专题系列刊登。

2、以有效训练为途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形成教学特色。

329,全区四年级数学老师在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多功能厅进行了区教研活动,共同学习交流。黄蕾老师执教《折线统计图的画法(第一教时)》。通过多次听试教、与教研员一起评课等共同参与,收获颇多。

331区教研员顾亚龙老师来我校听随堂课:二年级王瑛老师“三位数

减法---竖式计算”,五年级朱承怡老师“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应用”。之前我们全体数学老师一起听了他们的多次试教,对教材也有了了解,感触也颇多。听了教研员深入浅出的评课更是收获不少,教研员认为我们的团队进步显著,学生课堂上的反应有了很大的提高,电子白板使用也很到位,问题的驱动让我们很好地使用好,概括为三个字“实、活、巧”实:高思维的质量课,不要上得太花,对知识关注,练习扎实,不过分注重教学的艺术化。活:一题多用,变式跌进,学生语言表达清晰。巧:选题很巧,练得及时,并有效拓展,对学生中出现的错误纠正能用位置图,三道辨析题设计的很巧妙。也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少教多学,当堂训练。

62区教研员、教研室、学科基地负责人、上海“小学数学”编辑部和虹桥路小学数学老师欢聚一堂,细听了四年级王琳、黄蕾老师的两节“鸡兔同笼”的连环跟进课,之后专家和顾问团一席毫不保留的精彩评课及对我校数学教研组寄予的厚望,令我们得益匪浅。

3、以校本课程为载体,拓展学生数学思维,形成学生培养特色。

为了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发展,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了数学兴趣小组活动,每周三为学生上一次思维训练课。兴趣小组没有现成的教材,数学组的老师群策群力,自编校本教材,对三到五年级的数学知识点进行整合,精选习题,我们的行为也得到了学生、家长的一致称赞。18拿到了区“中环杯”比赛学生获奖名单,我校的学生共有十六人获得了5个二等奖、13个三等奖的好成绩。其中三(1)的王泽开获得“中环杯”的一等奖和“小机灵”杯93分的高分。

4、立足课堂,促教师专业化水准持续发展。

对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问题,我有这样一种思考。首先“珍惜机遇,提升素养”这是每一位教师的心声。其次我们感到只有从自身的角度在内在驱动力的作用下,主动出击,自我加压,激发自身的需求和潜力,缺哪块补哪块,教师素养就能快速提升,减负增效就不会成为一句空话。想通了这点,所有我们平时的困惑和不理解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后续思考

1、目前我们的教研活动,注重的是一堂课的教学过程,教师力求呈现完美的教学过程。如:媒体要“花”,与板书没有有机结合;学生要“活”,同桌、小组讨论不断,面向三类生不够;场面要“热闹”,而关注每一个更要盯住一个却很难做到,更怕出现意外的错误。于是乎,在这完美的背后,缺少了对学生学情实实在在的分析,缺少了单元教学的意识,缺少了对整册教材系统性统整的思考,我也只停留在上好某一堂公开课的满足感中。也正由于此,面对“减负增效”的口号,心中有了“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无奈之情。

2、现在要思考的问题是,在“教、学、练、用”四个方面中教与学已经做得很到位了,教师的思想观念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此时我们发现不是要学生这匹马不吃草,而是要吃精饲料。也就是在练和用这方面需要加强。

1)就要做到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觉得数学是有趣的,从心底产生愿学、乐学;

2)练习题不是多多益善,而要少而精,富有针对性。知识点拓展把握要更精确。这对我的专业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

3)教研组还进行作业题库的建设,来提高练习的有效性。通过“精选” “精编” “精练”将减负增效落到实处,让学生练有所得,练有所悟。重点我们放在精选上,很难但必须做好。(配套练习太少太精了,而课外辅导材料泛滥成灾,如何取舍,学生减负了,书包变轻了,老师呢?不增压学生能真正增效吗?我们在做编题组专家的工作)

4)以前,只要求学生整理错题集,受益的只是这一届的学生。现今教师也要汇编错题集,发现学生练习中的典型错误,及时分析、梳理,举一反三,帮助学生掌握各知识点,使之更具有层次性、系统性、可续性。

我们目前所做的,其实是踏踏实实、普普通通的每天周而复始的工作,但只要是为了孩子的健康、能快乐的成长,我们甘愿尽心尽力,不断积极地探索、研讨,让我们的教研组在教学的第一线上稳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