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5484e11ce912f7b7f169e8224e146.png
 a267c29b0f5b8d2886e3d450f98f469.jpg
logo
上海市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
Shanghai Xuhui No.1 Central Primary School
封面图
首页 > 行为规范展示 > 管理保障 > 制度建设
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作者(来源):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 教导处 发布时间:2017-05-24

2013年——2015年)

正式稿

一、发展现状与分析:

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坐落于上海的中心城区、徐汇区北端的复兴中路上,创办于1912年,原名“上海市立比德初等小学校”,是一所具有百年悠久历史的老校。目前,我校占地面积5246平方米,建筑面积9679平米,现有2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90人,在编教职工56人,在岗教师50。其中,高级教师2人,一级教师38人,一级以上占80%;本科以上学历32人,硕士研究生(包括在读)4人;专科15人,专科以上占94%。现有区数学学科基地主持人1人、区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校骨干教师14人,区学科中心组成员3人,区学科名师工作室学员2人。

近年来,学校以百年校庆为新的发展契机,本着“比德于玉,致和求精”的办学理念,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拓展教育教学的新天地,初步构建了多样多彩多元的校本课程体系,开展了学科德育课本剧汇演活动,形成了民乐演奏和橄榄球运动这两个特色项目,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成为了徐汇区小学数学特色基地校,获得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红旗大队,上海市校园科技DLY活动优秀组织奖、区文明单位、绿色学校、科技特色、艺术教育特色项目等一系列可喜成绩。

1、发展优势:

1)校园文化初步形成。2012年,正逢我校百年校庆,我们提炼出了“比德于玉 ,致和求精”的校园文化精神,并力图把这一学校精神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在“比德于玉、致和求精”校园文化精髓的熏陶与引领下,培养“以玉立德”的比德人,“精雕细琢”的课堂教学文化,“润泽以温”的师生关系已成为了全校师生的文化共识,全校上下凝心聚力,以振奋的精神、饱满的热情,把创建新优质校作为我校师生的共同愿景,积极地投身到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改革中,形成了“团结协作、智慧共享”的特有教研文化特质。

2)学校管理有序到位。多年来,我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始终遵循“依法治校,科学管理”的办学宗旨。为了提高管理的效能,学校近年来根据发展需求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废改立工作,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合理地安排各类人员的工作任务,科学地确立各个岗位的职责要求,营造了以制度管人的管理文化,保障了学校日常管理的有条不紊和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还积极全方位、多层次推行校务党务公开,加强教代会建设,把畅通民主沟通渠道作为推进民主管理的重要内容,积极构建协调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氛围和工作环境,有力地保证了学校决策民主性与科学性逐步完善了现代管理机制,保证和促进了学校的长远发展,赢得了一定的社会赞誉。

3)课程教学改革稳步推进。通过近年来的努力,我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已基本实现了从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的转型。学校按照课程标准开足、开齐三类课程,已初步构建了多彩、多样、多元的校本课程体系的框架,正在逐步形成校本特色课程。教师课堂教育教学的观念和模式基本得到改变,学校也形成了一些比较有效的教学改进策略(如“八多八少”、六心四优化等)。大力推进了有效教学,为进一步构建绿色课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学校近年来教育教学质量正在稳步上升。

4)师资队伍走向成熟。近年来,学校通过对教师进行新课程标准的校本培训,教研组建设、组织教学评比等活动,不但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更为教师搭建了专业发展平台,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能力有了很大进步。近年来,学校就有10人次获区“三奖”,16人次获市、区教育教学竞赛各级奖项。目前,我校已拥有一支比较精干务实、团结和谐的中层团队,形成一批能力较强,积极肯干,乐于奉献的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等校骨干教师,更有一支比较稳定,学历层次较高,领悟能力、理解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

2、主要问题:

1)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模式虽已得到共识,但教师推进的能力还有不足,学生的个性特长还未得到充分的发挥,学习能力还有待提高,尚需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倡导快乐学习的理念,培养出更多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2)虽然我校教师队伍日趋走向成熟,但平均年龄已达到40岁以上,教师队伍的流动性不高,专业化发展水平不均衡,教师的专业发展也遇到了瓶颈。特别是我校教师队伍缺乏领军人物,特色教师、知名教师在区内为数不多,影响力也不够,教师队伍还需增强活力建设,挖掘潜力,聚焦个人,完善金字塔梯队建设。

3)近年来,学校在课程建设上虽然加大了力度,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校本课程方案还需得到进一步完善,能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不多,具有特色的不多,虽然有一些比较好的想法和做法,但要真正地落实操作并形成课程还有困难。我校还需挖掘资源,凝聚智慧,以满足学生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宗旨,进一步优化课程建设,不断完善校本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我校将坚持以“比德于玉,致和求精”的学校精神为核心发展理念,以绿色指标为发展导向,以“新优质校”创建为载体,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不断推进课程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打造数字化校园,通过三年的努力,力争把学校办成“校园优美文明、文化氛围浓郁,教育管理先进、教学质量上乘”的区优质公办小学。

培养目标——新时代的君子

为君子之德——“君子比德于玉”

为君子之风——“君子和而不同”

为君子之志——“君子志存高远”

(二)具体目标:

1、德育工作:

传承学校“比德与玉,致和求精”的百年精神,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德育主线,总结“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的经验,以学生养成教育为重点、科技特色教育为抓手,依托校本德育课程建设,打造一支育德能力强的德育教师队伍,不断完善德育工作体系,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逐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德育校本课程,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仁、义、礼、智”四德的“新时代的君子”。

2、课程与教学:

严格贯彻落实市教委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按内涵发展要求树立全面、正确的教育质量观,积极引入“绿色评价指标体系”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挖掘绿色指标效能,营造学业绿色生态。以学生发展为本不断完善校本课程方案,在继续做强基础性课程建设的同时,在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这两大板块上不断创新,丰富和完善富有学校特色的“三多”校本课程体系,满足不同学生的成长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造活力校园。

3、师资队伍建设:

经过三年努力,完善学校师资自培机制、强化教研组的建设,构建学习型、研究型团队,以数学学科和语文学科为引领,带动其它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通过各层面的培养,使更多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区级以上骨干教师达10%;高级职称的教师争取10%。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教育观念前瞻、教学技术精湛、结构更为合理、可持续发展的优质师资队伍,为办好家门口教育作保障。

4、教育科研:

坚持以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子项目《新课程背景下校本教研新模式的探索和研究》这一实验课题为重点,以新优质学校项目课题《丰富教研内涵,创新活动模式,共享实践智慧》为引领,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对学校教育改革的先导作用,以小课题研究为抓手,加强教研组建设,注重教科研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努力在教科研的实践中,造就一支科研水平高、业务素质强、具有一定影响的教师梯队,以逐步形成我校研究的特色和优势,营造教科研的良好氛围。

5、后勤管理:

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始终坚持后勤工作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宗旨,面向全体师生,不断研究新形势,谋求新发展,力求进一步强化后勤内部管理,为创全国文明城区和创新优质学校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

三、实施步骤:

(一)2013

本年段目标:

总结百年校庆的经验,以“比德于玉,致和求精”的校园文化建设为核心,认真贯彻上海市绿色指标,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道建设和课程建设,完善《一中心小学快乐活动日方案》,初步形成校本拓展课程体系,通过新一届区课题申报,探索教科研结合的教研活动新模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迎接新优质校的中期评估。               

1、德育工作:

1)以制定学校的德育新规划为抓手,确立德育工作的新目标,制定德育新发展规划,努力建立一套系统的德育网络,设计指导开展德育活动,为最终形成我校的德育工作品牌做准备。

2)以新优质学校中期评估为重点,努力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一支德育工作队伍。以“育人奖”评选为载体,进一步加强班主任工作的指导、培训,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

3)巩固“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的经验,以“我的梦、中国梦”为依托,设计开展“我与梦想同行”的主题系列活动和道德讲堂,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成为具有“新时代的君子”特质的人。

4建立城市学校少年宫各项制度,激励教师开设各类城市学校少年宫的活动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城市学校少年宫活动,进一步推进“快乐活动日”工作。

5)完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发挥家委会的作用,通过召开家长会,开办教育讲座等方式,借助家校互动以及学校博客进行互动,形成家校互动的教育合力。

2、课程与教学:

1注重学校办学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以校为本优化《一中心快乐活动日方案》,深入开展校本课程的实践,开发学校的校本教材,形成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将校本课程作为学校教师新一轮教师自培新的增长点,形成一支骨干教师队伍。

2围绕学校内涵发展和绿色指标,继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加强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进行校本数学拓展课程(低年级《游戏数学》、高年级《生活数学》)、校本语文拓展课程(《阅读拓展练习》)以及校本练习册研发,减轻学生学业压力、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真正实现“减负增效”。

(3)积极推进数学、语文等重点学科建设工作,做好第三批数学学科基地终期展示活动,发挥校学科高地辐射作用,带动其他学科提升,做到学科建设有特色,教师专业素养有提高

3、师资队伍建设:

1)抓住百年校庆后续效应和新优质学校的创建工作,组织教职工进行“比德于玉,致和求精”校园文化大讨论,大实践。开设学校和班级道德讲堂,完善《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师德实施细则》和《师德承诺书》,坚持每年一签订、一考评、一表彰。

2)搭建教师专业发展舞台,结合区教育局“三奖”评比,继续开展“比德杯”系列教育教学竞赛活动,推选优秀教师参加市、区各级各类的教学评比和区“三奖”评比。

3)修订完善学校校级骨干教师评选制度,加强过程管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教师队伍整体发展。

4)在制定学校新三年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指导45岁以下教师制订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引领教师把个人专业发展和学校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加强教师队伍梯队建设。

4、教育科研:

1)围绕《新课程背景下校本教研新模式的探索和研究》开展课题研究,加强教研组建设,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切实将教育科研和教育教学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2)在“基于问题诊断和解决的主题式教研活动模式”的实践探索中,形成常规教研、校本研修与课题研究相结合的新模式,积极推进和巩固主题式教研模式,以实现教育科研的全员参与与全面提升。

3)做好区教育学会课题的申报及管理工作。加强对教师课题研究的指导工作,组织教研组做好小课题的立项、实施、结题等管理工作。

5、后勤管理

1)为进一步推进新优质学校的发展,全面提升教师现代化教学条件,在年内完成全校多媒体设备升级改造工作。

2)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工作,为新优质学校的创建保驾护航,利用暑期,完成学校门卫室技防设备的添置改造工作,努力争创市安全文明校园。

3)不断加强学校食堂卫生工作,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食堂的硬件设备(视频监控等)建设,切实落实疾病防控措施。

    (二)2014年:

本年段目标:

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小学课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指引,积极开展德育课程和拓展型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努力探索基于课程标准的课程评价方案的研究和制定,促进教师队伍不断发展,加快现代化校园环境建设步伐,从人力、物力、财力上保证新优质校创建成功。

1、德育工作:

1)进一步完善德育规划,以“爱的系列”活动为抓手,紧紧围绕“我与梦想同行”,结合“快乐活动日”的课程建设,设计开展系列爱国爱党教育活动,初步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德育课程,发挥德育工作主渠道作用。

    2)学习先进经验,推进德育队伍建设。将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强化“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提升德育队伍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并且制定完善班主任工作职责和相应的考核制度,强化班主任工作,提升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3)推行心理健康教育,深化学校德育工作。学校当前这方面的工作还处于基础阶段,需要进一步加强。完善“开心屋”工作,初步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开展群体辅导和初步推动个别辅导,以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和促进教师健康工作,实现“阳光师生,和谐校园”。年底,争取通过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达标校验收。

4)完善城市学校少年宫各项制度和奖励机制,形成城市学校少年宫活动课程。

2、课程与教学:

1)充分挖掘数学、语文等学校重点学科的优势,以提高课程教学效能为主线,以提升教师课程实施能力为核心,以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为突破口,抓好课程队伍建设,抓实学科教研活动,严格学科教学常规管理,形成以数学、语文为主的基础型课程校本化方案。

2)以新优质校终期检测为目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挖掘绿色指标效能,营造学业绿色生态。从研究学生开始,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努力通过特色课程建设和特色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学科组的教研合力和学校的综合实力。

3)制定综合性的课程评价方案,有效落实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教师课程更新与评估的能力。

4)起动校园资源库建设工程,收集整理校本课程资源,积极建立课程资源共享管理系统,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3、师资队伍建设:

1)组织教职工学习贯彻“十八大三中全会”精神,继续开展《道德讲堂》系列活动,进一步完善师德评价考核体系,继续评选年度师德特色教师。

2)继续以数学学科特色基地建设和语文重点学科建设为抓手,加强教研组建设,发挥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主体性作用,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3)开展新学年骨干教师评选工作,推出优秀中青年教师,参加区骨干教师的评选。进一步完善新教师带教制度,让新教师得到更快成长。

4)学校指导教师对照个人三年发展规划,进行个人达成度测评。

4、教育科研:

1)以学校承担的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子项目《新课程背景下校本教研新模式的探索和研究》和新优质校项目课题《丰富教研内涵,创新活动模式,共享实践智慧》为抓手,深入开展科学实践研究活动,加强教研组建设,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进一步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

2)结合校课程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执行课程方案,完善校级课程建设,逐步完善我校的课程建设体系。

3)聘请区内、外专家开展专题讲座,鼓励和引导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形成教育科研氛围,带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对教师撰写论文、随笔、经验、总结等,提出明确要求,实现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

4)区级课题和区教育学会课题加强管理,做好过程资料的收集和结题工作。

5、后勤管理:

12014年是学校创新优质校的终期评估年,作为学校的后勤保障部门,在总务处原有的各项制度下,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各项制度,使后勤组每位成员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努力为广大师生提供一流的服务。

2)为进一步提高各专用教室的功能,利用暑期,对学校多功能厅及演播厅等场地进行改造。

3)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扩大学生原有的活动区域,对学校部分楼面(明德楼6,7楼)进行整体装修和改建,为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必要的场地和设备。

4)为新优质学校及课程建设的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进行学校网站的升级工程,为学校课程资源库的建设提供硬件保障。

(三)2015年:

本年段目标:

贯彻落实“比德于玉,致和求精”的办学理念,以绿色指标为引领,完善我校校本课程方案和课程评价方案,以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通过教科研一体的培训模式全面提高教师队伍质量和教育教学质量,争创区一流公办小学。

    1、德育工作:

1加强德育工作的基本建设,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打造出一支具有良好师德师风的德育教师队伍。

2以爱国主义教育、艺术教育、科技教育为途径,以学生良好习惯养成为主线,创建学校德育工作的特色,形成校本德育课程。

3)进一步深化少先队工作研究,全面推进学校德育工作。强化中队集会活动和十分钟队会工作,创新活动形式,拓展活动空间,使之在少先队工作中发挥的作用,争创全国红旗大队。

2、课程与教学:

1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修改、完善校本课程方案。深入挖掘校内外课程资源,充分发挥网络学习资源和社会教育资源,在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这两大板块上不断创新,修订和完善学校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的实施方案,建立和完善校课程资源库。

2)贯彻“绿色评价指标体系”,从日常教学中探索过程性、多元化的评价改革,使教育评价回归到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利用评价结果改进课程设计、建设和实施,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营造“绿色生态环境”,从而形成学生学业提升的良性循环体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3)深化学校课程改革,全面推进课程建设,通过特色课程建设和特色活动的开展,形成一支优质特色教师队伍,教学水平名列区前茅。

3、师资队伍建设:

1)开展丰富多彩的师德教育、敬业精神教育等主题活动,评选年度校级师德标兵。

2)完善教研训一体化、分层推进个性化的培训体系,形成一系列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和策略,及时总结经验和积累一些案例。

3)开展新一轮骨干教师的评选和展示活动,经过三年的努力,区级以上骨干教师达10%以上。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完成360学分。

4)教师对照个人三年规划,总结三年专业发展情况,规划新三年个人专业发展新愿景。

4、教育科研:

1)总结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子项目《新课程背景下校本教研新模式的探索和研究》和新优质校项目课题《丰富教研内涵,创新活动模式,共享实践智慧》经验,推广课题研究成果,搭建平台,促进教师科研水平和教研水平双轨提升。

2)做好校课程三年行动计划,以内涵发展为目的,优化和完善学校课程结构,设计与形成适合学校、学生发展的特色课程体系,增强学校课程的适应性和创造性

3)做好小课题的结题工作,各教研组积极实践与总结,将科研与教研有效结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开展教学反思的研究,学会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分析自身教学的问题,改善教学行为,坚持在改进行动过程中深化研究,逐步向更高层次的研究目标迈进。

5、后勤管理:

(1)为争创我区优质公办学校,进一步完善学校各项硬件设备,打造数字化校园,为教育教学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和现代化硬件。

(2)合理使用教育经费,进一步加大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经费和课程建设的投入,激励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进一步规范帐册管理(电子账册),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提供坚实的后勤物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