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5484e11ce912f7b7f169e8224e146.png
 a267c29b0f5b8d2886e3d450f98f469.jpg
logo
上海市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
Shanghai Xuhui No.1 Central Primary School
封面图
首页 > 历年文明在线 > 创建指标 > III深化学校内涵发展,办学绩效领先 > 发展战略 > 学校规划
教师发展规划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10-10-29

20099月——20127月)

素质教育是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使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的教育。它有赖于高规格的办学质量,高效率的管理水平和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发挥学校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积极创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建设一支善教学,会研究,适应现代学校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是十分有必要的。

教育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教师业务能力是学校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已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主题。新课程对教师的学历层次、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新的教育形势,特制定学校教师发展规划。

一、 学校发展的背景分析:

(一)基本状况:

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创办于1912年,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学校,前身是市立比德小学,现在是区的中心校。我校一贯坚持品牌、质量、服务的意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以一流的教育质量树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赢得了社会的赞誉。

目前,我校有教学班级20个,教师52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36人,小学一级教师16人,本科学历28人,大专学历教师20人,现有区骨干教师1人。

(二)发展优势:

1、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建成了一支比较优秀的师资队伍。学校办学多年来,教师在学校行政领导的引领下,勤奋耕耘,不断探索,自觉学习,对自己的事业和前途充满希望和憧憬,奉献意识、敬业精神强,整体面貌积极向上。教师队伍年轻化,学历层次相对较高,领悟力、理解力相对较强,冲劲足。教师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较强,能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主动申报教科研课题,课题的数量较多,课题的质量较高。

2、重视课程改革,初步成了素质教育的浓厚氛围。学校按照课程标准开足、开齐三类课程,并逐步形成自己学校特色。通过对教师进行新课程标准的校本培训,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推动了教师课堂教学改革。并通过教研组、备课组的研讨活动,一系列教学评比活动,为教师搭建了展示平台,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能力有了很大进步,使课堂充满成长的气息,教学质量整体上稳步提高。

(三)面临的问题与不足: 

1、我校教师队伍整体上还很年轻,处于合格教师阶段的教师比例较大,达到骨干教师层次的还为数不多,整体教师梯队不明显。

2、我校教师具有一定的工作积极性和进取心,学校已建立了一定有效的教科研制度,开设了一定数量的校本课题,然而教师的教育科研理论储备相对缺乏,教育科研能力还不够强,市级以上科研项目、在全国专业报刊交流论文的还比较少。

二、 学校发展目标:

(一)总目标:

着力培养一支师德高尚、教育观念前瞻、教学技术精湛、人格完善、勇于开拓、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形成教师四步发展目标:

一级目标:

合格教师:学校选择骨干教师对新教师进行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带教,根据合同要求开展传帮带的培养工作。使其基本熟悉学校教学常规工作,有教育责任感,热爱学校,热爱学生,能被评为小学二级教师。

二级目标:

成熟教师:教龄26年的青年教师,完成合格教师到成熟教师的转变。通过师徒双向选择,自愿结对,在师德修养、教育理论、课堂教学、教育科研、学业管理等方面进行带教。使其掌握任教年级段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学科专业知识扎实,能用心理学、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去指导教育教学实践,能顺利被评为小学高级教师。

三级目标:

骨干教师:教龄612年的青年教师,完成成熟教师到骨干教师的转变。通过选择富有教育教学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导师,在理论学习、教育科研、学科教学、班级管理等方面进行指导。使其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形成自己的风格,实绩明显;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和相应的研究成果;有较强的指导青年教师能力,被指导的教师成长迅速。

四级目标:

知名教师:教龄1225年的优秀教师:完成骨干教师到名教师的转变。选择教育专家担任导师,参加高一层次学历进修,参与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主持学校重点课题研究,承担学校骨干教师的培养任务。使其形成学科教育特色;优良的教科研成果得到推广;力求评审中学高级,在市内有一定的知名度。

(二)具体目标:

加强反思性教学实践和教育行动研究,促进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在教师群体中树立榜样,完善学校自培体系建设,为教师的自主发展提供时间和资源保证,通过各层面的培养,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使每门学科都有优秀特色教师脱颖而出,从而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素质精良、富有活力及创新精神的教师团队。

1、促进教师迅速成长,造就一支能教学、会科研、善学习的骨干教师队伍,同时培养一批水平较高的在一定范围内有影响的教师。如在课程、教学、科研、德育、科技、艺术、体育等方面有专长的特色老师。三年内有2-3名区品牌教师。

2、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与职称评审。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研究生课程的学习,鼓励教师积极准备条件参评高一级职称。争取三年内教师的学历合格率达到100%,中学高级教师有所突破。

3、力争有市、区优秀班主任2-3名,有一支有科研能力的与时俱进的德育队伍。

4、强化教研组的基地建设,构建学习型、研究型团队,形成1-2个强势学科;

5、完善学校师资自培机制。继续完善学校教师培训模式,不断健全自培功能,通过多种途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具体实施措施: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师德修养

1、开展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师德教育活动,利用校园各种宣传途径,树立榜样,挖掘典型,发扬事迹,用身边的小事感染人,用平凡中的精神激励人。在学校里营造良好的敬业爱生的氛围。

2、每年评选校级骨干教师,并从中推选出若干名教师参加市、区各级各类的教学评比。

3、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组织教师外出学习。鼓励青年教师大胆尝试课堂教学改革,通过校际交流、参加各层次的教学研讨、出去培训等形式,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建立多元化、多级教师发展的平台

1、分层推进达标课、展优课活动。通过教研组、备课组内部对课堂教学的琢磨,在说课、上课、评课等一系列活动过程中,切实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优课率,使得教研活动收到实效。每一学期每位教师至少展示汇报课一次,各教研组组织实施。

2、以数学学科特色基地建设和语文重点学科建设为抓手,加强教研组建设,发挥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主体性作用,注重前期准备,强化教研主题、内容和形式的策划,深入研究促进教研过程有效的策略和技术,积极开展主题式教研模式的研究,以此彰显学校特色学科建设。

3、培养合格教师,推广名优教师的经验,重在培养骨干教师,大力加强专业精神即师德教育,着力于专业技能培养,鼓励教师参加高学历层次学习,构建学习型学校,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拓宽教师专业知识。通过各项专业竞赛活动,如区“三奖”评比和校级“比德杯”赛教学评比相结合,同时建立骨干教师专项评比制度等不断完善教师评价制度,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三)做好新教师带教工作

要求新教师听老教师的课每学期不少于20节,每学期上公开课不少于3节,保证学到位、带到位。

(四)以课题引领教师发展

1、聘请区内、外专家开展专家讲座,鼓励和引导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教学课题研究,选取学校工作中碰到的最重要,最需要解决的、最难以解决和最需要上下达成共识的问题探讨,形成教育科研氛围,带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对教师撰写论文、随笔、经验、总结等,提出明确要求,实现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

2、以区级重点课题《基于问题诊断和解决的模块化教研活动的设计和开展研究》和区域性课题《小学数学训练体系的构建》等课题为抓手,深入开展科学实践研究活动。

3、加强校本课题的研究。教学中问题即课题,教师即研究者。继续坚持组组有课题、人人参与研究的原则,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合理的教师激励、聘用机制

每学年开展一次教学技能大评比,表彰优秀先进教师,树立先进典型;建立职业道德考核制度,把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与岗位职责挂钩,师德状况纳入到教师的工作考核和奖惩当中。

()加强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发扬团队精神,加强教研组的建设。探索教研组管理和教研活动创新,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促进教师自主学习,完善教师文化结构。

2.构建教研训相结合、分层推进个性化培训体系。每学期举行几次面向全区的公开教学和校内优质课比赛活动,给优秀教师展示研究成果;实行教师专题培训、多种形式的师徒结对等校本培训制度,所有教师每学期上好一节汇报课或研究课、每天备好一节课等,保持专业技能不断更新,点燃教育创新的思维火花;进行经常化、系统化的教学反思,提升专业能力,拓宽视野、激发追求超越的动机。

3.以完善校本教学资源为抓手,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能力。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完成各年级、各学科的教案 、教学课件的整理完善工作,利用校园网及时吸纳最新的信息,丰富和充实学校资源库,为提升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提供资源保障。

()教师自身制定专业发展规划

在职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自身专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改进提高方法,以适应社会要求。学校对教师职业发展规划分年进行指导和考核,考核结果与职称晋升、奖惩挂钩。

在今后三年中,我校将一如既往地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协调校内各项资源,形成合力,突破重点难点,总结经验,促进教师不断成长,为一中心小学教育品牌的打造提供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