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下午,一中心小学的多功能厅内热闹非凡,全区三、四年级的英语老师齐聚在此,聆听一中心小学季莹莹和陈珏华老师的两堂英语课。两堂课都以新教材中Say and act 为主题,利用这一年龄段学生好动、好表现的特点,通过生动的表情和肢体语言,让学生演一演、说一说;并结合礼仪英语,让学生在表演中学会运用符合西方人习惯礼貌用语。
首先,由教研员陈一明老师对此次活动的目的作了介绍和解释,介绍了一中心小学此次公开课是以Say and act 为切入点,通过图片、文字和肢体语言帮助学生记忆,以表演的形式为学生创造语境,使学生们有机会尝试运用课堂上习得的语言。然后,一中心小学的英语教研组长韩德秀老师就两堂课的准备背景、备课思路及研究目的与全体与会老师做了交流。韩老师在报告中指出以这两堂课为载体,校教研组的研究目标是以牛津教材为载体,结合区本教材《礼仪英语》,培养学生文明的举止和礼貌的谈吐。同时以 Say and act 为研究项目,通过课堂中的语言积累,逐步培养学生边说边演的习惯,提高学生整体英语口语水平。
接着精彩活泼的英语课便开始了。
陈珏华老师教授的是三年级的学生,主题是shapes。只见课堂上一会儿全体一起和老师做动作,一会儿男女生对话练习,一会儿小组表演交流。学生们始终跟着教师的动作,兴趣盎然,踊跃举手。陈老师教态亲切,对于学生的回答作了仔细地指导。季莹莹老师的课是四年级的Peter’s new bicycle bell。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季老师把自行车的车铃带上了课堂,只听见“叮叮”声,老师手里动作一做,孩子们也跟着边做边说,气氛热烈。季老师为了模拟自行车不小心撞到别人的场景,还自己架着两个手表演骑车动作,骑到学生中间,然后用英语与学生对话。全班学生紧紧跟着季老师的身影,积极参与。
两堂课既有共同点又有各自的特色。共同点是两者都是结合礼仪英语、以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在情景中练习英语,教师在课堂中以肢体语言激励学生放开手脚、用表演的方式体会语言的含义并帮助记忆语言的发音。不同点是,陈老师的课以图片作为线索,通过图片场景的变换帮助学生记忆整个故事;季老师则是通过关键词的逻辑罗列来帮助学生记忆和巩固整个故事。
一中心小学英语教研组希望通过此次公开课进一步探索say and act 这一系列内容的教法,结合《 礼仪英语》,研究以表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让英语课堂动起来,以此不断提高学校整体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