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使学校的教科研工作跃上新的台阶,更好地发挥教育科研在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导向、决策、服务作用,全心全意,全力以赴,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使教育科研在原有基础上有新的提高,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教育科研“推进课改,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学校”16字工作宗旨;探索科研信息化的新思路,并为促进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为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发挥更显著的作用。紧紧围绕课程改革以及教师群体间的聚焦,逐步汇成科研成果,开发校本教研作用,提高校本教研管理水平和校本教研质量,不断提升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水平,把学校构成一个学习型的组织,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以校本教研为主体的科研工作,领悟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在先进教育理念与千变万化教育实践之间沟通桥梁,使先进理论转化为生动实践并产生积极成果。努力把教师从单纯的课程被动执行者角色中解脱出来,真正成为新课程的开发者、创生者。创设一种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切磋、相互交流的学校文化环境,使学校成为一个促进教师不断成长与提高的学习化共同体,并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树立科学的教育价值观、现代教育观,促进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提升教研水平。
三、工作重点:
1.发挥好教科室的桥梁纽带作用:
充分发挥教科室的桥梁纽带作用,承上启下做好教研室与学校之间的教科研信息传递和沟通,及时将新的教科研信息带回学校,向广大教师传达,让广大教师及时了解新的教研信息和新的教学动态。针对新问题或热点问题,聘请有关专家为教师开展讲座或咨询。
2、以区级重点课题《基于问题诊断和解决的模块化教研活动的设计和开展研究》和区域性课题《小学数学训练体系的构建》、《关于小学语文综合活动的设计与教学研究》开展课题研究,同时以数学学科特色基地建设和语文重点学科建设为抓手,加强教研组建设,发挥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主体性作用。
3.收集科研成果,择优推荐。
要求教师在认真学习和日常教育实践中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教学案例、教育随笔。教科室将认真收集精心推选作为学校教育研究的基础材料,并积极向上级教育刊物推荐,为教师教研成果发表创造条件。参加区新一届科研成果评奖的申报的组织工作。
四、具体措施:
(一)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全面更新教育观念
1、继续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相关文件,各学科加强课程标准的研读和探索,进一步明确课程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2、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奋发向上,敢于创新,勇于争先的观念,联系我校实际遵循教育规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进一步营造聚精会神抓教学,放开手脚抓质量,坚定不移抓改革,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促进教育事业的大发展。
3、积极开展以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为主要内容的读书活动,组织多层次的教育论坛,创造条件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外出学习的教师回来后要写出学习心得,并向全体教师传达学习内容或上汇报课。
(二)抓教研,抓课堂,推进课程改革
1、改革备课形式:对传统的备课形式进行改革,教师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备学生,也要备教法、学法,还要备创新点、知识延伸点。
2、改革教学设计: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案为中心”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改革教学设计的形式,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过程为中心”。努力落实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的新型理念。
3、改革课堂教学:做到教学目标的教育性,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教学对象的接受性,教学过程的启发性,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教学效果的最佳性。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中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中心。
4、加强备课组集体备课力度,加强听课、评课、说课等交流力度,推进教师课例研究,并做好资料积累工作,科研室与教导处其他条线积极作好协调工作,做到教科研正常化、制度化、质量化。
(三)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学习型、科研型、服务型的教师队伍。
1、加强先进教育理论应用的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必须从教学实际出发,进一步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通过研究、创新、设计使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加有效。
2、抓课标研究,促教学创新。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着眼学生的发展改变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教师最需要做的工作不是去教,而是去帮。反对假、大、空课题,杜绝教育科研价值取向的功利化,实施过程的空壳化和研究成果的泡沫化现象。
通过全校教师的努力,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科研管理网络,培养科研骨干力量,营造群体科研氛围。积极开展定期的科研沙龙活动,重点对青年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方面实务培训。继续开展有关课题的实践研究工作,我们期望通过课题研究,能够锻炼和提高教师们的科研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