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c4236b85a1f272c7137f26b352306e.png 

 069d14e322eafc918965e0304624d79.jpg

logo
上海市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
Shanghai Xuhui No.1 Central Primary School
封面图
首页 > 行为规范展示 > 示范辐射 > 实践研究
爱在我心,健康成长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17-05-26

  ------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德育项目建设方案

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坐落于上海的中心城区、徐汇区北端的复兴中路上,创办于1912年,由前教育家杨月如先生赐名为“上海市立比德初等小学校”。“比德”两字,近取当时比邻的“德文学堂”,远含孔子儒家思想“君子比德于玉”的深邃意境,体现了君子明德,不求一时之炫耀,潜心于积极求索的育人理念。1946年,学校改名为上海市第七区中心国民学校;19495月,上海解放后,更名为“常熟区中心小学”;1953年,学校随地区改制,正式更名为“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

目前,我校占地面积5246平方米,建筑面积9679平米。现有2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约769人。在编在岗教职工教师59人。其中,高级教师2人,一级教师38人,一级以上占80%;本科以上学历32人,硕士研究生(包括在读)4人;专科15人,专科以上占94%。现有区数学学科基地主持人1人、区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校骨干教师14人,区学科中心组成员3人,区学科名师工作室学员2人。近年来,学校成为徐汇区了唯一的一所小学数学特色基地校,获得了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红旗大队、上海市校园科技DIY活动优秀组织奖、上海市学校少年宫、区文明单位、区学校少年宫、绿色学校、科技特色学校、艺术、体育教育特色项目等一系列可喜成绩。

多年来,学校以“优化适应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办学宗旨,以“一个中心,两个优质” (一个中心——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中心;两个优质——优质的校本课程体系,优质的教育教学质量)为行动指南,以办“家门口的好学校”为目标,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不断推进课程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拓展教育教学的新天地,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一、学校背景分析

(一)经验优势

1.学校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本着“比德于玉,致和求精”的办学理念,以新优质校创建为载体,积极构建和谐绿色的校园文化环境,努力培养“以玉立德”的比德人,营造“精雕细琢”的课堂教学文化,“润泽以温”的师生关系。

2.学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按照内涵发展要求,树立全面、正确的教育质量观,积极引入“绿色评价指标体系”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倡导教师针对教学五环节要做到“六心”,优化“教、学、练、用”四个环节;提出了构建绿色课堂的“八多八少”教学策略,大力推进有效教学,减轻学生学业压力、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减负增效”。

3.学校在完成基础型课程的基础上,还深入挖掘校内外课程资源,积极整合区本课程,大力开发校本拓展课程和探究课程,初步形成了“尚德篇”、“益智篇”、“修身篇”这三类校本课程,构建了多样、多彩、多元的校本课程体系,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目前,学校共开设了45个以学校少年宫活动形式为主的拓展课程,100%学生参与学习。其中民乐、橄榄球被列为学校特色项目。课本剧、科技、儿童画、健美操、游泳等学校重点项目也在区的各项展示评比中屡获殊荣。

(二)存在问题

1.部分教师还未能将二期课改的理念和教育教学实践很好地统一,教育教学中新的思想和方法运用不够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

2.教师的专业水平制约了德育课程的建设。教师在时间、精力、能力等方面的准备相对不足,影响了学校德育课程的建设和开展。

 

二、总体目标

(一)学生培养目标:有爱之生----爱学校、爱组织、学会感恩

(二)教师发展目标:有爱之师----关爱每一位学生

 

三、课程内容

在习总书记的“三爱”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在探究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规律及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的基础上,我们按照整体规划、循序渐进的原则,以“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公民人格”(简称“四大板块”)四大内容板块为主线,系统梳理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必经的重大主题教育活动以及从年初到年末整个一年必经的重大主题教育活动,规范了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主题教育目标,形成了“四大板块”内容主线贯穿始终,不同年级与不同类型纵横交织、有机融合的“一体设计、三维立体、规范推进”的主题教育体系。具体课程系列活动为:一年级“小荷才露尖尖角”、二年级“红领巾飘扬在心中”、三年级“正是展翅高飞时”、四年级“追寻烈士足迹畅想美好明天”及五年级“告别母校,放飞理想”。

 

四、课时安排

(一)一年级“小荷才露尖尖角”

课时

内容

目标要求

第一阶段

4月初至

4月中旬

学生

教师

1、学生初步适应小学生活。

2、初步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3、年级组老师召开年级组务须会议。

1、初步养成不迟到、课间文明休息、与同学友好相处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2、初步养成上课认真听、大胆发言、正确的坐姿、握笔、读书姿势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3、练习器乐表演曲子

1、年级组准备会议。

2、初定活动方案。

3、初步定出节目单。

4、上课老师准备教案。

第二阶段

4月中旬至下旬

1、继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2、各器乐班审核节目。

3、各表演组审核表演节目。

4、进行第一次彩排。

1、上课老师试教。

2、年级组各负责老师分工负责自己的项目。

3、年级组第二次会议。

4、完成舞台背景设计

1、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2、器乐、节目表演审核,教育学生要认真对待。

3、上课老师精心备课、认真试教。

4、各项目负责老师分工合作、相互配合。

第三阶段

4月下旬至月底

1、各班加强行规教育和礼仪教育。

2、加强广播操和队列队列训练。

3、进行第二次带妆彩排。

1、年级组第三次会议。

2、完成舞台、教室布置。

3、开放活动。

1、通过行为规范教育和礼仪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

2、通过开放活动,体现学校、学生、教师的精神风貌,增进家校合力的动力。

 

 


 

(二)二年级“红领巾飘扬在心中”

安排

课时

内容

目标要求

 

 

 

 

第一课时

了解少先队的历史

1、了解少先队组织的起源,发展。

2、了解在少先队组织中出现的英雄

人物的事迹。

3、激发学生对少年英雄人物的敬佩

之情。

第二课时

了解少先队的性质和任务。

1、通过对《少先队章程》的学习,了解少先队组织的性质以及任务。

2、激发学生加入少先队组织的愿望。

第三课时

学习红领巾、队歌、队礼、呼号的含义;学会写申请书。

1、通过对队礼、队歌、呼号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队歌的来历,队礼的意义,以及呼号的含义。

2、了解红领巾的含义,激发学生对少先队组织的向往,并能在行为上积极争取。

3、在小辅导员的指导下,学会写入队申请书。

第四课时

掌握佩戴红领巾、唱队歌、行队礼、呼号、宣誓的正确方式。

1、在小辅导员的带领下,学习并掌握红领巾的正确佩戴方式;学会唱队歌;学习并掌握正确的行队礼姿势,呼号宣誓的正确方法。

2、继续在行为上积极进步,以实际行动为加入少先队做准备。

第二阶段

第五课时

参加全区统一的少先队入队仪式

1、在隆重的气氛中感受到加入少先队组织的关荣感和使命感。

2、能以少先队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促进自己在各方面获得新的进步。

 


 

(三)三年级“正是展翅高飞时”

课时

内容

目标要求

九月份

讨论、设计活动方案。

能制定具体活动方案,确立展示内容、目标和注意事项。

十月份

1、利用班会时间让学生知道十周岁意味着人生即将迈入一个新的阶段,十周岁生日是学生成长轨迹中的重要标记。

2、活动方案的落实到人。

3、被分配的教师挑选活动的学生。

1、促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老师以及父母对自己的深情厚意,感受到“十岁”在人生旅途中的特殊意义。

2、各个节目落实到位,学生和教师明确节目名称、内容和要求。

十一月

组织学生分头排练节日。

熟练掌握展示节目的要求和内容。

十二月份

1、制作多媒体软件作为活动的辅助工具。

2、活动节目串排;

3、活动展示。

1、多媒体软件制作精美,能体现主题。

2、明确各节目之间的衔接、注意事项。

3、服装要整齐、道具要到位、展示要尽力。

 

 

 

 

 

 

 

 

 

 

 


 

(四)四年级“追寻烈士足迹 畅想美好明天”

 

 

课程

内容

课程

安排

课时

课程

形式

资源

来源

寻找体验

初步感受

看一部电影

观看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

2课时

观摩影片

 

读一本书籍

课外阅读《真正的共产党人》。

3课时

阅读韩慧如回忆录

在活动开展之前,组织学生课外阅读韩慧如回忆录《真正的共产党人》。

讲一个故事

举办故事会,了解韩慧如、秦鸿钧的事迹。

1课时

收集资料,交流、汇报

品社课上,开展故事会。

寻访发现

体验感悟

走一走

开展小队活动寻访秦鸿钧烈士的足迹。

2课时

参观、寻访、

邀请家长担任小队辅导员,开展活动(上海龙华烈士陵园纪念馆第四厅),完成小队活动单(见表二)。

搜一搜

上网查找秦鸿钧烈士的事迹,进一步了解英雄,感受他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

1课时

上网

信息课上,组织学生登陆上海龙华烈士陵园网站http://www.slmmm.com/

写一写

撰写《韩奶奶,我想对您说》、《秦爷爷,我想对您说》。

2课时

撰写、交流、总结

语文课上,组织学生交流感受,并撰写体会文章,以抒发情怀。

成果汇报

升华情感

准备主题会

准备主题会

3课时

编辑、排演

品社课上,组织学生编排学习汇报的资料以及节目。

 

 

 

 

 

 


 

(五)五年级“告别母校,放飞理想”

课时

内容

目标要求

第一课时

组织发动,前期准备

让全体五年级学生具有“我是一名毕业生”的自我和参与意识。

第二课时

组织排练舞蹈、课本剧、诗歌朗诵、

器乐节目

通过参与各类演出活动的排演,让学生通过才艺展示,培养学生自律和自信。。

第三课时

组织排练各班大型师生朗诵节目

让学生感知同学间的团结合作,培养集体荣誉感。

第四课时

检查各类节目及学生行规的训练

让学生培养主题意识,增强学生主动性并规范自己的言行。

第五课时

毕业典礼汇报演出

让学生感知五年同窗情,你我用珍惜。

 

五、课程实施

(一)一年级“小荷才露尖尖角”

1.实施方式

学校自108日起定于每周二下午第7节课开展一年级的校本课程内容之一器乐学习,全年级分成两个二胡班、一个小阮班、一个笛子班,由学生自由报名,一个班25人左右的学生开展定时定点的教学活动。教师按活动方案和科目设计进行有序教学,由专职有经验的老师执,由各班班主任老师辅助进行教学,学校在乐器、管理方面进行支持,保证课程顺利进行。

教学主要采取分班制,学生在动手练习中初步认识乐器及其特性,掌握乐器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对器乐学习的兴趣,了解并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

2.教学策略

1课堂上采用新颖的教学手法,活泼的教学形式。开放活动为家长们展示了丰富多样的教学,老师们采用多种新颖的教学手法,借助现代多媒体,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力争使小朋友人人认真参与,老师们对于学生的回答也是鼓励有加,允许不同的答案和意见,充分发挥小朋友们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家长通过观摩,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前的教育形式,了解自己的孩子在课堂上的真实表现,以利于家校的共同配合。

2器乐及节目表演丰富多彩,有各种民乐表演、健美操、古诗歌舞表演、舞蹈、京剧表演、快板、小组唱和时装表演,每个孩子都在台上展示了自己的一技之长。老师不仅训练他们的各项技能,更关注他们严谨有序的台风,一丝不苟的态度,以及在表演中体现出的高度的合作精神。

3家长们通过对课堂教学和学生才艺的观摩,能了解学校素质教育的目的,并配合学校为学生做好家庭教育工作,也能在欣赏孩子们才艺表演的同时也能为学生多创造良好的艺术氛围。通过活动能让家长与学校达成共识:教育是家庭、社会、学校应该共同承担的责任,家长更应关注孩子的成长,正确地引导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二年级“红领巾飘扬在心中”

1.实施方式

学校利用二年级队会课、午会课的事件,组织全体二年级学生集体学习《少先队章程》。了解少先队组织的性质和任务,激发学生加入少先队组织的愿望。

利用学校多媒体教学资源,组织全体二年级学生观看《王二小》的电影,通过对少年小英雄事迹的学习,激发学生们对少年英雄的敬佩之情,从而强化他们参加少先队组织的愿望。

在小辅导员的带领下,分班学习队歌、队礼、呼号、宣誓的正确方式,学会正确佩戴红领巾的方法。

在学校中开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为同伴做一件好事的评比活动。在家庭中指导学生为父母做一件家务事。

2.教学策略:

1)注重实践性和体验性

加入少先队组织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组织活动中强化少年儿童对少先队组织的光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获得全面发展。因此,在活动中注重对学生实践操作的训练,如:写一写入队申请书,戴一戴红领巾,为同伴和父母做一件家务等,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加入少先队组织的愿望。

(2)养成教育与习惯教育相结合

在实践活动中,注重“好习惯伴我成长“的行为养成教育,强化学生们的光荣感、使命感、责任感。

(三)三年级“正是展翅高飞时”

1.实施方式

1)活动出席的对象:三年级全体学生、三年级各班班主任及家长

2)活动时间:每年十二月最后一天上午

3) 活动准备:收集学生儿时与现在的照片;家长给孩子准备一件小礼物,并给孩子写一封信;(十二月)发邀请函请三年级学生的一名家长前来参加活动;准备一份给每个家长的反馈表;大蛋糕一个,蜡烛若干。

4)活动参与人

活动总负责:年级组长               (串联词)

媒体总负责:               (媒体制作与播放)

美术指导、会场布置:                (会标)

舞蹈、歌曲指导:                 (各班班主任协助)

主持人:三年级学生 (四个班每班各出一名:共两男两女四人)

小主持人指导:  

    学生主持人的训练节目指导:

摄影指导、光盘刻录:                  

家长邀请函及活动情况反馈表:各班班主任

5)节目排练以班级为主,班主任负责主要内容的排练,年级组中的其他老师分别承担其他工作。

2.教学策略

1)注重思想性与感染性

十周岁,意味着人生即将迈入一个新的阶段,十周岁生日是学生成长轨迹中的重要标记,因为它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活动中,班主任和相关的老师利用午会、品社以及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明白“十岁”在人生旅途中的特殊意义,懂得被爱的幸福,更要学会关爱身边的人。

集体生日的意义在于同龄孩子相处一起,为庆祝自己的共同生日,能让现在的独生子女感受到与他人的交往的乐趣,感受到成长的喜悦,获得对愉快、轻松的校园生活无限热爱的美好感受。

2)注重趣味性与体验性

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参加亲子联欢等项目,与爸爸妈妈齐祝贺生日,不仅让孩子体验成长的快乐,也让孩子体验到未来的责任,并促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老师以及父母对自己的深情厚意,感受到“十岁”在人生旅途中的特殊意义。

 

(四)四年级“追寻烈士足迹 畅想美好明天”

1.实施方式

1)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影视教育活动的载体,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面向全体学生。利用看、听、写、讲、演等全方位新颖的形式更好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活动积极性。

2)学校需要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学校校本资源、学校特色作为活动的前提让学生了解老校长韩慧如的生平和学校这一段光荣的历史,很好地传承了和凸现了学校这一教育特色。主题活动的实施和推展,对四年级执行教师在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等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教学策略

1)主题活动紧密结合我校的校本资源,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培养一批“基础实、会思考、能力强”的学习型人才。

2)课外活动注意向课堂教学靠拢,注意呼应学生能说会写的表达能力培养,有意识地增加了表演的内容,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 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近一步了解了革命先辈为了革命的事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真正实现思想教育、知识积累、身心快乐和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实践能力等多重丰收。

 

(五)五年级“告别母校,放飞理想”

1.实施方式

学校定于629日(星期三)上午900——1015在一中心小学比德楼三楼多功能厅,举行五年级 “五载同窗情,你我永珍惜” 为主题的毕业典礼。为了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以便更好地对孩子发挥教育作用,营造积极、健康的氛围,确保全体学生全员参与,要求学生遵守纪律,在整个活动中听从学校安排,以保证活动正常开展。

2.实施策略

1)全员参与、重温过往、感谢师恩、放飞理想

课本剧表演,意在突出校园文化特色,大力弘扬国粹文化;精品舞蹈和健美操节目,意在展示学生良好精神风貌及较高的舞蹈水平;合唱、诗朗诵和英语情景剧表演,旨在展现团队合作共同参与的精神。

2)注重体验,团结协作,勇于创新,展望未来

本次小学毕业典礼以开展形式各异,内容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为主要内容,回顾五年来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感受一中心小学大家庭的温暖,树立学生对全新学习生活的信心,和对美好未来生活的憧憬。

3)制作“五载同窗情,你我永珍惜”毕业典礼光盘,回顾五年来的学习历程和生活体验,不忘母校的培育和老师的关怀。

 

六、课程评价

(一)一年级“小荷才露尖尖角”

1.评价内容:

1)通过器乐学习,培养兴趣,完成相应的课程。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提高综合素质。

3)通过课程学习,增强自信、提高合作能力。

2.评价方式:

1)自我评价:确立评价项目和方法,由学生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

2)家长评价:活动后发给家长反馈表,让家长做全面评价。附反馈表:

       家长听课反馈表    一(   )班     学生姓名(       

亲爱的家长: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参加我校的活动。请您留下宝贵的意见。

对课堂教育、教学的感想:

 

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建议:

 

 

 

 

 

 

 


(二)二年级“红领巾飘扬在心中”

1.评价内容:

1)完成相应的课程学习。

2)了解所学的少先队知识。

3)能正确佩戴红领巾,有感情地唱好队歌,行队礼姿势正确。

4)通过学习,养成一定的良好行为习惯。

2.评价方式:

1)自我评价:在活动过程中能对自己的行为表现进行自我评价。

2)相互评价:能在同桌或者小组中对同伴进行队礼姿势、正确佩戴红领巾进行评价。对入队期间同伴的行为习惯进行评价。

 

(三)三年级“正是展翅高飞时”

1.评价内容

1)学生能在舞台上展示自己最好的才艺,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增强自信心。

2)学生能懂得父母、老师对自己的关爱,并能初步表达自己对父母、老师、同学的感恩之情。

3)能与他人团结合作,共同完成节目的展示。

2.评价方式

1)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的展示表现进行自我评价。

2)相互评价:可以同一个节目的同学进行评价,也可全班评价等多种评价。

3)教师评价:教师就学生的表现进行交流。

4)家长评价:请家长就活动情况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四)四年级“追寻烈士足迹  畅想美好美天”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活动、展示学习成果的过程中,对学生即时、即兴进行评价。

2.活动结束后,通过学习评价表对整个活动进行活动成效与过程反思的评价,包括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的评价。

 

(五)五年级“告别母校,放飞理想”

1.评价内容

1)通过本次主题活动,学会感恩,懂得感恩,珍惜同学间的友情。

2)通过本次活动的实践和参与,增强合作的能力、创新的意识。

3)通过本次活动,增强学生的荣誉感、自豪感和使命感。

2.评价方式

1)家长评价:就本次毕业典礼在组织安排,活动流程,节目编排,改进措施等方面,通过书面交流形式进行评价。

2)教师评价:教师就学生参与,精神面貌,表演能力,创新意识,团结协作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