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班级部门管理负责制,创建良好班集体
随着二期课改的深入,“减负增效”的理念时时处处引领着我们开展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多年的实践让大家切身体验到:班级管理时刻处在若干矛盾的交织中。要处理好这些矛盾,实现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实验表明,引导学生建立班级部门管理制度,利用网状的管理模式开展工作最终形成良好的班级集体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一、班级部门管理制度建立的理论依据
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班主任应有“学生自己的事自己做好”的理念。在班级教育和管理工作中,要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原则,让全班同学都能参与班纪、班规、班级公约等制度的讨论,让他们能以主人翁的姿态来关心、了解自己的班级。
二、班级部门管理制度建立的过程
班级部门管理制度建立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由面到点,由点到面的过程。适逢各中队小干部改选,按照往常的惯例经过集体选举后便会有十五名同学当选班干部,这些同学大多学习成绩优良,行为习惯良好的乖孩子。那么,剩下的二十几名同学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被管理者,他们当中不乏多才多艺、能歌擅舞者,虽然在学习成绩或行规表现方面稍微逊色些。如何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每个人的能力都被激发起来呢?几经考虑,我巧妙地借鉴了学校管理中的一些做法并做了相应的改动。
首先,选举产生符合要求的班干部。全班同学先在晨会课上讨论出评选中、小队干部的要求,其中,以热爱集体为首要。然后,无记名投票选出候选人。最后,正式选举产生十五名同学一致公认的班干部。
其次,按大队部要求并结合班集体讨论设立了六个岗位部门。它们是:学习部、劳动卫生部、体育部、文艺宣传部、生活心理部和组织部。
然后,选举产生的中队委员、小队长按各自的能力、兴趣爱好进行部门认领,分别担任各部门部长和干事;剩下的二十几名同学以同样的方法加入各部门,参与部门管理工作,且同样可以行使管理权。这样,每位同学都成了班级的管理者,他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主人翁意识也随之加强。
接着,各部门进行了部门制度的制定。其中包括:分工、责任、纪律等内容,虽然有的制度看上去不健全,尚显稚嫩,但也的的确确初显了团队合作的力量。
三、班级部门管理制度建立后的活动开展
自从班级各部门成立后,开展了如下一些活动:红领巾广播(文艺宣传部组织开展);寿星榜(生活心理部承担);迎新活动(文艺宣传部负责);行规评比(组织部和劳动部联合承担);课间活动和小型多样的体育竞赛(体育部和组织部联合负责)……可见,有些活动的开展是由一个部门的同学承担的,而有些活动是由几个部门联合开展的,而且每次活动的开展都是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地进行。几个月下来,不仅锻炼了各部门干部、同学的工作能力,而且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合作增强了大家的团队合作意识,班级的各项工作渐入正轨,并形成了较强的凝聚力。
四、班级部门管理制度建立后班主任的角色
班纪、班规一旦形成,班主任就应该“退居二线”,对班级工作进行宏观指导(放中有收),主动从班级琐事中解脱出来,要让学生意识到:这个班级是“我们”的,而不是几个班干部的,更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班主任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干部自己管理班级,以培养班内的民主气氛。有时,由于班主任的“偷懒”,学生们反而变得勤快了,学生们的“勤快”使得班级的凝聚力加强。
五、班级部门管理制度建立的几点思考
1、要注重加强小干部的责任意识;
2、经常开展座谈会和谈心活动,及时了解同学们的想法;
注重过程评价的科学性和全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