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5484e11ce912f7b7f169e8224e146.png
 a267c29b0f5b8d2886e3d450f98f469.jpg
logo
上海市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
Shanghai Xuhui No.1 Central Primary School
封面图
首页 > 教学活动 > 数学 > 教研动态 > 教研组动态 > 教师文章
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作者(来源):徐汇第一中心小学 王琳 发布时间:2011-09-23

——学生学业状况的监控与反馈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 对教学实践进行思考、反馈、评价、探索, 解决教学中的的实际问题, 针对教学中的“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的过程及效果, 对它们的合理性做出准确的判断, 查找自己缺陷, 扬长避短, 不断改进教学, 从而提升我们的专业素养, 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达到有效教学。

关键词:测验  监控  反馈  有效教学

抓好小学数学质量监控,是一项严谨科学的教育教学、教研工作,是我校数学教研组统一布署的每学年度常规工作。质量监测的原则是,通过长效机制、监控与反馈来保障有效性,反映学生的学业状况,体现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建构质量保证体系

我们在进行了不断地教学研究及实践探索之后,逐步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质量监控反馈体系。保障体系的建立,能使教师更好地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情况,全面了解学习状况,便于发现问题并及时跟进调整。同时,这种行为也是教师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重要手段,  是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行为。只有在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提炼, 从中发现问题, 进行研究, 才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尽快地成长为一名反思型、研究型教师。

一、质量监控的范围和内容

我们在建构质量保证体系时是按以下流程进行一系列的质量监控:

(一)、课内自测

课内自测包括前测和后测,前测的目的是为了及时了解学生对新授知识的认知程度,能使新旧知识有机结合起来突破学习的重点难点。后测的目的在于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了解学生对本节课中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同时也能及时发现问题,以便在下一节的跟进练习中予以调整。

    我校黄蕾老师在进行“长、正方形的周长计算”这一教学内容时,设计了后侧练习,十分钟的后测题中涉及了本节课教学的计算方法,及一些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问题。通过这次后测,我们发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完全落实,问题是当周长、面积两个概念一起出现时,学生容易混淆。同时三年级学生对于多项选择,这一类型题,明显不适应。发现问题后,我们准备在之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周长和面积概念的区分及实际解题能力的培养,在设计拓展题时也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课堂自测”是一个很好的发现、了解学生问题的方法和平台。教师在一堂课或一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完成后通过课堂自测,能对自己已经上过的课的情况进行回顾和评价,仔细分析自己的课在哪些方面取得成功,在哪些方面还有待改进,分析自己的教学是否适合于学生的实际水平、是否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等,表现较高的课后反省性,使我们教师能更清晰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我们后续的教学也指引了方向。

   

(二)、年级组自测

大多以单元测试、能力竞赛的形式出现,目的在于加强教研组内的反馈和交流,并根据各班实际情况,调整后阶段的教学进度。.通过一系列的分析,让我们找到问题的原因,究竟是老师教的问题,还是学生学的问题,只有找出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案例1、亮亮站在两个平行峭壁间的山谷里喊一声,2秒钟后听到了回声,求山谷间的距离。(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每秒340)

大部分学生在解这道题时会运用“速度×时间=路程”这一数量关系进行列式。算式是:340×2。分析错误原因: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积累太少,不清楚“回声”的意思,所以不理解他们所列的算式是有2个山谷间的距离。很明显这题的错误率高并不在于老师的教学。

案例225×32×125    25+32)×4 这两题都可以进行简便运算,如果是单一的一道题,学生的准确率会达到95%,一旦把这两题放在一张卷子上,准确率就会大大降低,第一题学生分拆32后,会出现25×4+8×125,而第二题则会出现25×4+32。这说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了乘法结合率和乘法分配律的运用但没有让学生进行过区分、比较,导致失分率高,原因在老师。

(三)、校控(期中、期末检查);区监控和市监控等。

我们想通过监控对各年级段进行诊断,是否按照教学大纲完成教学目标,并及时调整,对不足处加以整改。这样能提高学科教学的有效性,加强教师间的合作,同时了解教与学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并诊断问题存在的原因,从而提高学科教育质量。

我们在做的过程中把重点放在监控后的后续反馈,也体现在我们所说的质量分析上,我校现在的质量分析是三级汇报制,先由任课老师对所任班级进行试卷分析,我们的分析是非常细化和具体的,每一小题,都要统计错题人数并计算得分率。例如:一个班级40人,只要出现5人次错误,就要把这题的错误原因找出,加以分析,形成质量分析报告。接着在年级组内,任教的老师对班级情况进行交流,并统计出年级平均分,和每一题的年级得分率,附上4个班级的分析情况,形成整个年级试卷分析结果并上交。最后汇总到大组长处,再进行大组内的交流和措施的制定。这样的一个流程虽然做起来相当繁琐,但最后的成果能够用事实来说话。既能横向比较知道自己与组内班级的差异有多少,也能纵向比较得出各班整体进步、退步情况,更能清楚地了解学生知识点的缺失,发现普遍问题,及时解决。

校级测试的最终汇报是在教师大会上由三位大组长进行交流。从每一张反馈表上,可以看出各年级的得失分情况,横向比较出班级之间的差异,以及后阶段的调整方向。同时三门学科的共同汇报,也让所有教师感受到了学科之间虽然有差异,但也有可以互相借鉴,互相学习之处,这样的反馈交流方式,让所有老师都能有所悟。

(四)、形成题库,把好命题关、抓好评讲关、事后补救关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 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的, 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闪现出智慧的火花、独特见解或是学生的问题, 如能力缺陷, 思维障碍, 以及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作业存在的问题等记录下来, 便于在以后的教学中, 有针对性地实施补救, 特别是在课堂上学生提出的一些老师解决不了的奇特问题,记录到课后去研究,成为今后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资料和经验。

1、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对每一份卷子的质量要求都很高,不管是执教者还是第三方,都应根据不同需要选择合适的习题作为检测工具。因此如何把好学校的命题关尤为重要。

我们学校有自己的一个题库,题库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筛选的过程。每个年级段都会在期终把自己一学年来积累下来的各类习题进行分类、整理,然后用电子稿的形式上传给大组长,由大组长统一管理。每一个新学年再对上一学年的题库进行补充和修改。可以说,我们学校的题库是在不断的更新和完善中。

2、每一次的监控后,如何评讲也是我们学校老师研究的一个课题。通常我们是先进行组内研讨,分析各班错题情况,进行交流后,寻找题库中有没有类似的同类题,在分析试卷时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一节评讲课经常是以练习课的形式出现,有错题举例,有拓展跟进。这样的评讲效果更能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

3、针对每次的监控后出现的问题,我们也设计了补救关,就是分层提高。对于一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把好计算关尤为重要。对于中等的学生,我们设计了后续练习进行巩固。而对于一批优秀的学生,则进行数学兴趣的培养,拓展学生知识面。同时这些分层的面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改变,不断更新。

这三者具有不同的功能,形成整体衔接,从而有效提升监控体系的完整性。

二、质量监控的成效

质量监控反馈体系,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教学的理论不仅能丰富教学的理论,更重要的是能对教学实践提供参考,指导教学实践。

具体而言,其一,为学校成为有效或优秀学校提供参考。与其他类型的组织一样,学校作为一种组织,如何改善过程绩效,提高组织效能,实现纸织目标,是学校最关心和重视的。做好这一工作的关键之一是改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因为教育实践证明和有效或优秀学校研究证实,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有效性显然依赖于教学的有效性,学校要成为有效或优秀学校,首先必须做到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研究将为学校成为有效或优秀学校提供参考。

其二,为我国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水平的学生,是世界各国的共同呼声。

教学不是教与学的简单双边活动,更不是一种彼此独立的活动,而是以教师、学生为主体的同时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多种教学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的活动过程,教师要想最大限度的调动与发挥教学中各种因素的作用,取得最佳的教学成效,不单只是需要发挥教与学各自的积极作用,也不仅仅只是要发挥教与学的简短双向的交流活动的作用,而是要有效利用与发挥教学中各种因素在整体教学中的作用。这样一个复杂而多向的交流要正常而高效的进行,所表现的教学反馈应该具有良好的交互性。以上这些就是我们学校近年来关于质量反馈的一些具体做法和它具体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我们在做的过程中也有一些困惑:通过这些监控以及后续的反馈工作我们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制定措施,但对于如何能找到正确有效的解决方法和途径还缺少一些手段,缺乏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王生.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反思[J].学科教学探索,2007(01A)52-54.

[2]蒋荣华.走进小学教学的课堂评价[J].教研众览·学科探航,2010(176)121-122.

[3]刘翠翠.小学教师创造力培养观、教学监控能力与创造性教学行为的关系[C]. 山东:山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7-38.

[4]姚利民.有效教学研究[C].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