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管理 抓好细节 打造特色
教研组是学校教师队伍的最基层的组织和团队,加强教研组建设,是学校整体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关键。近几年来,我们语文教研组作为校重点建设学科,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在原有基础上有效提升我们教研组的整体师资队伍,从而打造出一支“个性鲜明、课堂鲜活”的师资队伍。通过三年的努力实践,我们摸索出了一条有学校特色的教研组建设之路,即“把管理做得细一点;把教研搞得实一点;把特色打造得亮一点。”
一、注重细节,把管理做得细一点
1、健全各项制度,规范流程管理
为了推进重点学科的建设,学校结合自身的现状,组建了以校长、教导处、语文大组长为核心的学科建设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挂帅主抓学科建设,学科大组负责具体实施,教导处承担统筹管理、组织协调、监督保障的功能。这种管理机制的建立不仅能减少管理的中间环节,而且充分发挥了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学科大组长的专业引领作用,更体现了以教师发展为本,走专业化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
为了抓好教学五项流程管理,大组组织全体成员对教导处下发的《教导处教育教学管理手册》进行了学习,然后组织各年级教研组开展讨论,思考各项工作具体应该达到怎样的标准。在汇集、修改、整理各教研组讨论内容的基础上,语文教研组制定了《一中心小学语文教学规范制度》,其中包括备课、上课、练习、辅导、作业布置等各方面内容。为了便于具体的落实操作,大组还逐步细化、增补了《备课须知》、《各项作业批改规范》、《各级监控质量分析细则》等具体要求,并利用校语文大组及各年级备课组活动组织听取老师的意见和建议,最后定稿,组织全体教研组老师进行学习,达成共识。为了确保制度的有效落实,分管校领导与教研组负责人每学期根据大组制定的各项细则,定期对老师的课堂教学、备课、作业批改等具体工作进行检查,并坚持检查后与教师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反馈。
2、查找薄弱环节,变检查为指导
要把教学五项流程管理做实,检查是必不可少的。但检查不是最终目的,更不是发展教师的途径。学校寻找、探索的是如何通过常规教学检查,发扬老师们身上的闪光点,同
例如,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为了保证教与学的质量,我们尽可能把工作得细致些、再细致些。每学期开学,在大组层面上我们对老们提出作文指导、评改的建议和相关细则,让老师明确目标,并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每学期两次,分管校长亲自挂帅,与大组负责老师一起对每个教学班级的学生作文进行100%的检查。检查分为两个方面:一看教师的指导、评改情况,如作前要求是否明确,能否正确指出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眉批、总批是否正确、到位。二看学生的习作情况,从簿本书写,到他们的遣词造句、标点符号的规范使用,以及他们的重点部分的描写、作文选材等。通过这样的检查来多方面了
检查结束后对每一位老师的作文评改进行细化分析,然后与每一位教师作一对一的交流。在肯定老师工作中的闪光点的同时,也指出存在的问题,
二、多方位、多形式、多层面助教师专业成长,把教研搞得实一点
1、系列活动,提升内功
在重点教研组建设的初期,虽然我们努力地想提高教研活动的效益,但零打碎敲的研讨,解决的只是一些表面上的问题、事务性的问题,对老师来说没有形成长期、有效的能力提升。那么如何组织、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让每个老师能真正做到带着问题而来,带着收获而归呢?校语文大组开始尝试开展有主题的系列教研活动,即以一学期乃至一学年为单位,
08学年度,大组推出了如何指导学生“写真事、抒真情,做真人”的写作教学系列研究。我们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齐上课”的多种形式进行研究。学校选送了各年级多位骨干教师参加市级作文培训,大组也请来专家为大家做写作辅导的报告,还在各年级组推出了“咬尾巴”的实践课研究。从实践效果来看,无论是学生的写作能力还是老师的指导、评改能力都在原有基础上有了不小的进步。成果汇报阶段,由四年级组李艳老师执教的《我最爱听或最不爱听的一句话》和五年级组陈雯老师执教的《再见了,母校》两堂作文指导课在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主办的《提高课堂作文教学效率研究班》专场活动展示中得到了与会老师的一致好评。
09学上半学期,语文教研组又推出了以“细读文本 勤练内功”为主题的系列教研活动。活动的第一阶段,大组请来了教研员高永娟老师为全体语文老师做辅导报告。高老师结合低、高年级的两篇教材《丁丁的研究报告》和《带刺的朋友》,深入、详细地对老师进行了指导,使每位老师对文本细读的基本要求、基本方法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在专家指导的基础上,教研组又进入了第二阶段的研究:先以个人为单位研读名家名篇《秋天的怀念》,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年级教研组再展开共同研讨、相互学习、共生智慧,整理归纳出年级组的文本细读优秀文稿在大组中交流展示。活动的第三阶段,教研组结合“比德杯”校青年教师教学评比开展了文本细读专项能力竞赛,全体语文教师对五年级教材《伟大的友谊》进行了解读。文本细读比赛结束后大组又请来教研员结合老师们的文本细读做点评,并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为老师们做了教法设计的指导,使每位老师明确了文本解读的最终目的是为高效的课堂教学服务,为老师们提供了不少有效的教学策略。在第四阶段活动中教研组组织老师们观摩、点评上海市青年教师教学评比一等奖获得者沈建英老师执教的《伟大的友谊》一课,向优秀老师学习如何把握教材、设计教学、驾驭课堂。许多老师说,这系列活动把原本平面的教材立体化了,把文本细读与我们的日常教学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这样的教研活动真正做到了有目标、有内容、有实效。
到了09学年下半学期,大组又将系列教研活动往纵深推进,继续带领老师们把解读文本与教案设计结合起来,对重点文章、重点段落进行教学研究,将老师对文本解读的所获,转化为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运用、落实到课堂教学环节中,来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此外,大组还准备对课外阅读文章进行文本细读研究,在此基础上设计阅读专项练习,以此来提
2、明确主题,引导参与
系列化的探索,提高了教研活动的效益,但这只是外因。只有引导教师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研究才能更加深入,效果也会更为显著。为了使我们的教学研讨能发挥最大的效益,学校积极倡导让每一位教研组老师都能成为主动的学习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因此,在每次教研活动之前,大组都会将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以发文形式告知组员,让老师们先了解要研讨的主题,有所准备、有所思考。如:公开课前,我们会将相关课文发给每个老师,让大家先熟悉不同年段的课文。我们也会把公开课的研究主题预先告知,让每位老师在听课、评课时更有针对性。为了使我们的教学研讨质量能更上一个台阶,大组也会请不少专
此外我们也在不断寻找新的、更有效的公开课执教形式。因为过去的大组研究课,比较多的是采用个
3、搭建舞台,展示风采
为了让个层面的老师都能得到发展,学校给老师们创造、提供了许多学习、展示的机会。近三年来,我校协办了市级教研展示活动四次,区级教研培训、展示活动八次。校领导之所以极力争取这样高级别的展示活动在我校开展,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的老师有更多向专家、向名师学习的机会,能够听到更多高质量的课。
除了“请进来”,我们还让更多的老师“走出去”、“亮亮相”。学校尽一切可
通过近三年的队伍建设,我们的老师在不断地学习、发展、提高,也获得了可喜的成绩。我校语文教研组有两位老师成为了区语文学科中心组的成员,五人次获得了区园丁奖、耕耘奖、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称号。在每届区青年教师教学评比中均有老师获得了较高名次的奖项。在本学年区“文本细读”评比中,我校高、低年段的文本细读稿均被评为优秀,校语文组在区教研活动中就如何开展有效教研这一专题与兄弟学校进行了经验交流。兄弟省市的老师在了解了我校语文教研组从规范管理、有效教研、打造特色三方面入手,把细节做到精致化的做法后,都给予了我们高度的认可和评价。他们都认为,这样的教研组建设开展的得切实有效,对教研组老师业务提升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此外,两地的老师也指出,通过两周的活动,他们真实地感受到了我校的语文教研组的老师业务水平较高,工作态度、敬业精神更值得他们钦佩。
三、课本剧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打造校本课程新亮点
三年来,我们在积极抓好教研组常规建设、确保各项教学工作有效开展这几个重点工作的同时,也一直在思考着如何从根本上去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热情,去激活课堂,从而实现有效教学,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真正达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和实践,学校确立了“课本剧编演”这一语文综合活动形式作为重点学科建设的抓手,目的就是要从教师和学生这两方面同时入手,通过提升语文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语文教师队伍,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课本剧”的编演过程,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本着这样的目标和思考,我们开始了具体的实践。我们以任务驱动的理念,要求每个班级每学期要从语文课本中挑选出一篇课文改编成课本剧,学校每学期开展一次全校性的课本剧汇演活动。到现在,我们的课本剧汇演活动已经进行了四届。
课本剧编演活动促进了语文教师的专业学科素养的提升和专业发展。首先作为教师,在课本剧编演这一任务驱动下,都纷纷感到要主动学习、主动读书、主动创造,这些都极大地激发了语文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内需力,变以往被动强制性学习为主动学习,自主提升。其次,语文教师从钻研教材入手,细读文本,挖掘内涵,立足课堂教学,努力落实着三维目标,对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另外,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与学生互动合作的过程中,教师们不仅看到了学生学习的潜能,同时学生的智慧和提高更反过来激励他们要不断反思和提高教学能力,丰富和提升文学底蕴和专业素养,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
另一方面,课本剧编演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能力。对学生来说,这样的语文学习不再是以往被动机械地学习背诵,枯燥乏味地分析训练,而是一种主动创造的过程,他们充分感受着学习的快乐,阅读的快乐。从学生的能力培养上来说,在动态的课本剧表演中,他们用自己的表情、神态、动作和语言展现出自己对文本的再创造。由于角色需要,他们改变了以往随意表达的习惯,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都得到了极大提高。从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来说,通过这些创造和表演,学生们把人物的言行和品质,还有人生的哲理深深地刻画在脑海里,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人文教育效果,有效提高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
09学年度上半学期,有我们语文教研组组织的“演绎知识、激活课堂”课本剧展示活动在全区引起了轰动。徐汇区教育局副局长朱建华老师在观看了课本剧汇演后,精辟地用16个字概括了她观看演出的感受——“演绎知识,智慧课堂,综合提升,教学相长”。朱局长肯定了汇演活动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能力得到了提升,人格得到完善。今年“六一”,王懋功局长更是亲临我们第四届课本剧汇演的现场,王局在看完一个多小时的演出,后对我们的课本剧汇演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样人人参与的活动过程帮助孩子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让每个有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他也殷切地鼓励我们要把课本剧编演活动继续深入地开展下去,打造成我校一校一品的新亮点。
作为学校的重点建设学科,我们校语文教研组在学校的日常工作中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得到了校领导
语文教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