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到了,这些疾病老师家长应该知道!
新学期马上就要开始了,往年监测数据表明,开学后的一两周,流行性感冒、急性肠道感染病、风疹、秋季腹泻等学生常见传染病易在短时间内暴发流行。疾控中心发布提醒,应重视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学校和家长要提高警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谨防传染病来袭。
开学季要预防哪些疾病?
一、流行性感冒: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抗原变异性最强,常引起世界性大流行;乙型变异性较弱,可引起中等流行或局部暴发;丙型抗原比较稳定,仅会引起婴幼儿和成人散发病例。
流感病毒主要透过由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产生的飞沫传播,亦可透过直接接触患者的分泌物而传播。
流感潜伏期短,通常为1—3日。主要为发热,患者体温大多在
二、急性肠道感染病(急性腹泻):
急性肠道传染病(急性腹泻)可由多种不同的病原体引起,常见的病原体包括细菌(如副溶血性弧菌及沙门氏菌)和病毒(如诺如病毒及轮状病毒),较少见的病原体包括那些引致霍乱、杆菌性痢疾及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感染等的细菌。任何年龄人士皆有可能感染急性腹泻,当中尤以儿童最容易受影响。患急性腹泻的病人会出现大便频密并且呈稀烂或水状的情况,甚或同时有呕吐及发热。病情通常轻微,一般会自然痊愈,但部分较严重的个案可能会出现脱水甚至休克等并发症。急性腹泻通常是透过受污染的手或进食受污染的食物或饮品传染,间中亦可经呕吐时产生的带病毒喷沫传播。急性腹泻容易在院舍和幼儿中心等环境出现爆发。
三、手足口病:
虽然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时在 4~7 月,但是秋季也可能会出现,主要通过空气、饮食和密切接触等方式传播。手足口病最容易发生在 5 岁以下的宝宝。大部份患者病征轻微并在 7 - 10 天内自行痊愈。病发初期通常会出现发烧、食欲不振、疲倦和喉咙痛。发烧后 1 - 2 天,口腔会出现疼痛的水疱,这些水疱初时呈细小的红点,然后会形成溃疡。溃疡通常位于舌头、牙肉以及口腔的两腮内侧。另外,手掌及脚掌,甚至臀部及/或生殖器亦会出现不痕痒及有时会带有小水疱的红疹。手足口病患者亦可能没有病征,或者只出现皮疹或口腔溃疡等病征。
四、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在12岁以下的儿童身上。虽然几乎所有人于感染水痘后都会终身免疫,但水痘病毒仍可能潜伏于人体内,并可在多年后复发引致「带状疱疹」。患者通常会出现发烧和痕痒的红疹,红疹大概于5天内陆续出现,最初出现于身躯,然后向面部和四肢散布,这些红疹先是扁平,及后形成突起的豆状小水疱,小水疱维持约 3 - 4天,然后变干、结痂,患者通常约于 2 - 4星期内痊愈。水痘病毒主要透过飞沫或空气传播亦可经直接或间接接触水疱液或黏膜分泌物而传播。
五、麻疹:
没有麻疹疫苗前,麻疹是一种普遍的儿童传染病。受感染的人初时会发烧、咳嗽、流鼻水、眼红及口腔内出现白点。3至7天后皮肤会出现污斑红疹,通常会由面部扩散到全身,维持4至7天,亦可能长达3个星期,留下褐色斑痕或出现脱皮。病重者的呼吸系统、消化道及脑部会受影响,引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麻疹可透过空气中的飞沫或直接接触病人的鼻喉分泌物而传播,透过被鼻喉分泌物弄污的物件传播的机会则较低。麻疹是一种高传染性的疾病。病人从出疹前4天至出疹后4天内可把病传染给别人。
六、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所引起,有时会影响唾腺,有时亦会影响神经组织。患者不限年龄,但以 1 岁以上的小童最为普遍。病征包括唾腺肿痛,通常集中在两颊,间中或出现失聪及脑部、胰脏、睾丸或卵巢受感染等并发症。流行性腮腺炎可经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或飞沫传播。患者可在唾腺明显肿胀之前2日及之后5日这段期间传染未有免疫力的人。
七、患病如何家庭护理:
1、饮食尽量清淡,避免进食酸辣、燥热、肥腻、难消化之品。
2、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口腔清洁。
3、 手足心疱疹的患儿不可用未经消毒的针挑破,应由其自行消退,以免继发感染。
4、 保持室内或居住环境洁净。
*温馨提示:
最后医生建议:学校和家长要提早预防,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其次要敦促孩子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经常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开学季学生返学聚集,广大家长要提高警惕,提早预防,谨防流感走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