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一个学期已在忙忙碌碌中接近尾声。回顾这一学期的工作,觉得平时做的事情都琐琐碎碎,但细细梳理,收获颇多,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一个简单地小结。
一、常规工作常抓不懈
自从三年前,我们语文教研组成为学校的重点建学科开始,大组就根据教导处管理制度逐步细化、增补了《备课须知》、《各项作业批改规范》、《各级监控质量分析细则》等具体要求。我们利用校语文大组及各年级备课组活动组织听取老师的意见和建议,最后定稿并组织全体教研组老师进行学习,达成共识。为了确保制度的有效落实,分管校领导与教研组负责人每学期根据大组制定的各项细则,定期对老师的课堂教学、备课、作业批改等具体工作进行检查,并坚持检查后与教师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反馈。这样的教学流程管理经过三年的实践操作,到现在可以说早已经成为我们教研组的常规工作。本学期,大组在第10周对全校语
二、系列研究继续深入
上一学年,我校语文教研组为了提高各位语文教师对教材的把握能力,以“细读文本 勤练内功”为主题,开展了系列有效教研活动,得到了教研组老师的一致好评。本学期我们在前一轮系列主题教研的基础上又开始新一轮的主题研究。活动的第一阶段,大组请来了教研员高永娟老师为全体语文老师做“有效练习设计”的辅导报告。高老师结合低、高年段的试卷实例,深入、详细地对老师们进行了指导。专家对练习设计的命题要求、命题方法、范围等进行了详细地说明与阐述,让我们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大家都意识到了自己平时在设计练习时意识的缺乏、能力的不足,使我们更清晰地感受到这样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在专家指导的基础上,教研组又进入了第二阶段的研究:先以个人为单位收集适合本年段学生练习的阅读文章,然后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筛选和练习设计。我们利用这个过程相互学习、共生智慧,并整理出各年级组设计的练习在大组中传阅、交流。这样个人思考、集体研究的过程,为老师们提供了实践、交流、学习、提高的机会。老师们把对专家指导的理解,在实践过程中加以运用,命题能力也在原有基础上有了一定的提高。
活动的第三阶段,教研组结合校青年教师教学评比开展了练习设计的专项能力竞赛,全体语文教师分高、低两个年段对教研员指定的阅读文章进行了练习设计。整整一个下午,我们全体语
比赛虽然结束了,但学习、研究并没有结束。为了让我们的教研系列活动中的每个环节开展得更为切实有效,在第四阶段活动中教研组还将再一次请教研员结合每位老师设计的练习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点评及指导。通过这样一个学习、实践系列活动来提高我们的命题能力。
三、梯队建设有序开展
我校语文教研组共有教师20位,其中职初期教师2位,10年以上教龄教师11位,20年以上教龄教师9位。可以说,这样的年龄分布给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也对我们从教十几年的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本学期,大组中两位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袁昶华、陈雯承担起了带教见习教师的任务。身为师父的她们不仅按照学校要求定期对两位新教师进行听课、备课指导工作,还亲自执教示范课给两位新教师学习。在平时的工作中,她们随时与两位新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与所得,为她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此外,两位师傅在生活中也对两位徒弟无微不至的关怀,赢得了两位青年教师的尊重与爱戴。
金婷、薛琳瑜两位老师虽然加入我们教研组只有短短的一个学期时间,但她们早已经融入了我们教研组的各项活动中。在平时她们不仅认真完成各自承担的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还虚心向两位师傅请教。说课、听课,探讨在日常教学中遇到的各项问题,她们不断地向师傅学习、向备课组其他老师学习,因此在这一学期中有了不小的提高。本学期,两位新教师在指导老师的协助下,分别在大组范围执教了《风姑娘送信》和《白银仙境的悲哀》两堂公开课。在一轮轮备课、试教、磨课的过程中,两位青年教师虚心求教、悉心钻研、不计时间、顶住了压力,在这一过程中锤炼了课堂语言、收获了教学良策。最后,这两位青年教师执教的课不仅受到了大组老师的好评,也得到了前来听课的教研员的认可。
此外,我们教研组张芊和李艳两位老师也先后加入了“高永娟名师工作室”和区语文学科中心组,有机会在更大的平台中学习、实践,并努力把更新的教学讯息和更有效的教学策略带回来与我们全体教研组老师分享。
作为学校的重点建设学科,我们校语文教研组在学校的日常工作中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得到了校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