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5484e11ce912f7b7f169e8224e146.png
 a267c29b0f5b8d2886e3d450f98f469.jpg
logo
上海市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
Shanghai Xuhui No.1 Central Primary School
封面图
首页 > 学校信息公开 > 学校业务 > 师资建设 > 教师队伍 > 学校骨干教师 > 反思
《家是什么》(施文绢)
作者(来源):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 施文绢 发布时间:2014-04-17

《家是什么》是新教材三年级第二学期的课文,它通过两个真实的故事,说明了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第一个故事叙述的是在美国洛杉矶的一个富翁,他虽然有别墅,但没有家。第二个故事叙述的是卢旺达的热拉尔一家原有40人,内战期间他的亲人几乎都离散丧生。战后他只找到5岁的女儿,但他觉得自己又有家了。文章通过正反两个事例的对比,揭示了家的内涵。对于这次参加学校骨干教师的教学研讨,我有以下体会:

一、着眼整体,读中感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单单是老师讲出来的还要有学生去读,去悟。因此,课堂上要给学生更多的阅读机会,教师则是通过学生的朗读,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理解、感悟和积累。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对教材作了精心的处理。首先,我请学生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接着请学生默读找出写家是什么含义的段落,与文本对话,使学生在读中获得个人的阅读感受;在学习两个故事时,我又分别采用男女生朗读、师生配合读、边读边质疑等形式来学习文本……

注重从整体着眼,明确课堂的难点和重点,围绕家是什么这个问题开展朗读教学。学生通过反复地、多种形式的朗读,最终体会到的真正含义。

二、抓住关键,解决难点。

第一个故事中,富翁把家说成是我的房子,这是课文的一个难点,阐述了有房不一定有家的深奥道理。在教学中,我请学生先读一读富翁与警察之间的对话,然后请学生质疑,再请学生联系第5小节的内容,说一说富翁为什么有房子却说自己没有家?让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把富翁有房无家的原因进行补充,了解到富翁在高兴时没有人分享,在忧愁时没有人分担,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并深化了对有房不一定有家的深奥道理的认识。

第二个故事中,热拉尔无家可归,当他找到5岁的女儿后却说自己有家了。这也是课文的一个难点,阐述了只要有亲情和爱,就一定有家的深奥道理。教学中,我先出示图片让学生了解“卢旺达”这个国家的情况,然后理解“离散丧生、辗转数地、悲喜交集”这三个关键词的意思,深入理解热拉尔在寻找女儿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危险以及心情,最后请学生观看录像后,展开想象具体说说父女两见面的场景,从而加深理解了第二个故事所隐含的有关家的含义。

三、发挥想象,训练复述。

复述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三年级学生是初步接触这方面的知识。为了让学生掌握复述的方法,在教学时,我请学生抓住表示地点或时间的词语,以及人物的主要表现进行复述。

第一个故事的复述教学中,我请学生先读一读富翁与警察之间的对话,找到人物的表现说一说。复述第二个故事时,我收集了有关卢旺达内战的影片资料,让学生观看,加强学生体会理解热拉尔的境遇。课堂上,我更是花一定的时间,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练习:用“目瞪口呆、紧紧相拥、轻轻抚摸、泪如泉涌”把热拉尔父女俩见面的情景说具体。我请学生按照第一个故事的复述要求:“抓住表示地点或时间的词语,以及人物的主要表现”进行复述。影片感人画面能帮助学生摆脱平空想象,让想象有了事实依据,提高了学生复述课文的信心与质量,也进一步使学生领会了家的内涵。

四、夯实词语,理解内容。

让学生采用合适的方式理解词语是本学期的新教学要求。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35分钟较好地掌握词语、进行有效理解,是我一直思索的问题。

让学生扎实有效的掌握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多样的理解赐予的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不知不觉中,掌握词语。我通过出示竹篱茅舍、高堂华屋的图片,让学生在直观的视觉中理解词语意思。我还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师生合作方式的理解词语辗转数地离散丧生。除此之外,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理解课文内容和品味关键词语相伴而行,旨在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五、不足之处

课上完毕,我觉得自己的教学目标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当然在这堂课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在板书房子家这一环节时,对“≠”应向学生做一定的说明,而不是用成人的眼光觉得理所当然。

六、改进措施

教学前,教师应该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不仅备教材、备教学过程,还应备学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把学生的实际情况备得更为具体,这样就能更好的进行教学设计,灵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