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养成遵守纪律、听从指挥的习惯
体育课多在室外进行,环境、气候等许多不利的因素会干扰学习过程,因此,体育教学中,要建立严格的课堂纪律,以规范化的纪律要求来保证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体育有别于其他学科,是身体和头脑在运动中的学习,而且学习活动中还要动用一定的体育器材,学习过程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再加上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和辨别能力低的心理、行为特点,教师组织不当或学生不听从指挥都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体育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听从指挥的习惯,让学生明确体育学习中听从指挥的重要性。
二、养成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的习惯
小学生好奇喜动,注意力不稳定、不能持久,如果没有专心听讲的能力和习惯,就会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因此,专心听讲是体育课的纪律,是课堂常规,是学生积极学习的行为表现;教师则需讲解精练,重点突出,条理分明,语言生动幽默,启发思维,引起兴趣。
三、养成独立练习、克服困难的习惯
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积极的探究掌握技术要领,获取知识和技能。并要求克服各种内部的(如胆怯、懒惰、身体不好等)或外部的(如活动进行中遇到种种外来的干扰、某种体育活动对身体素质的要求太高等)困难与障碍,力争取得学习的成功。对于那些体育素质、运动技能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师则采取区别对待、因生施教的方法,让他们多参加适合他们难度的练习,多给他们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在体验成功的乐趣中,激发刻苦学习的内驱力。
四、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教师通过体育课,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大众化体育项目的活动方法,教给他们正确的技术动作、活动组织方法、比赛的规则等,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从而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进而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五、通过榜样示范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1.通过教师的榜样示范培养自律能力。
2.通过学生的榜样示范培养自律能力
(1)通过体育活动中的竞争,表扬、树立优秀榜样,提高自信心,促进自律。
(2)看到后进生在体育课中的点滴进步,作为榜样加以树立。
(3)体育教学活动中一帮一,结对子,榜样帮助后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