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学生时代时候语文老师给我们布置过有关“成长”的作文,现在也常常会和学生谈到成长的话题,我想成长大概就是一次又一次的挑战自己,在胜利、失败中成为更好的自己。
1995年的初秋,我伴随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踏进了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的大门,我有幸成为了她的一员,蓦然回首竟也已伴随这所成立110年的老校走过了27年的光阴。我目送学校走过百年生辰,不知不觉跨过了又一个10年。
一中心的的普通教师和领导的敬业精神令人叹服。在这里的每一个教师,都在为学校的今天的成绩和明天的辉煌而贡献自己的力量;一中心教研组的团队精神令人赞叹不已。各个教研组无不把团结协作作为取得佳绩的法宝。我所在的数学组从数学学科基地建设到链式教学设计,再到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攻坚团队。数学组培养了区学科带头人、区学科骨干;三奖获得者以及学校的多位中层干部、年级组长。
一中心的十年是稳步发展,不断壮大的十年。不经意之间,我已经与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一起成长大半生,作为这个大家庭的一员,我由衷地感到骄傲和自豪。回想我的这十年,目睹着她的前进,同时也不断地完善自己,跟着她稳健而迅速的步伐中逐渐成长,走向成熟。
2017年我接受了教师生涯的最大挑战——前往英国教数学。那年6月我接到学校通知,参加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遴选,有机会到英国实地感受小学数学教育,在当地开展交流和学习。我在接受任务到启程的5个月中,每天都在与教案“较劲”,虽然我有多年的低年级的教学经验,但如何用不熟练的语言将具有思维性的数学内容讲好,讲精,成为我的最大挑战。11月我带着厚厚一叠英语教案、课件与练习踏上了前往英国的飞机,进行为期两周的教学交流。我前往的诺森伯兰郡是全英国最后一个上海教师到达的地区,所以每天我都在进行公开展示,两周内有近百人次来观摩了我们的数学课。
英国课堂的一节课有一小时,比上海的一节课多出25分钟,可第一节课我仍没能完成教学内容,课堂推进得十分困难。课后,我和英国搭档交流并分析了原因,发现英国学生的计算基础不像上海孩子那样扎实,如果说在上海教学,计算课可以用“如履平地”来形容,那么在英国上课就只能说是“步履蹒跚”了。
鉴于英国学生的学情,我推翻了之前的教案设计,全部重新来过。由于时差,我几乎每天凌晨就会醒过来,然后开始备课。我进行的是乘法教学,虽然英国的学生已经在背默乘法的结果,但是我觉得“乘法口诀”作为中国的计算利器,有必要向国际传播,所以我们简单翻译了口诀,原本每道题都需要扳手指计算的孩子们也渐渐开始心算,用口诀帮忙算。最后一天与孩子们告别时,很多孩子都告诉我,我喜欢你的数学课,数学课好有趣!
直至今日回想起那年的经历,我仍然感到作为上海的老师、一中心的老师是十分幸福的,有系统的知识结构,课程设计连贯,教材引领教学,有大量的教师教研活动,在教学设计时有丰富的资源分享库,而不是闭门造车。那时我甚至还能连线国内的教研组成员研讨更合适的教学方式。对此,英国老师非常赞赏,用我的英国搭档老师的话说就是“open their eyes”(大开眼界)。
在一中心成立110周年之际,学校又站在新的起点上,又有了新的方向和目标,同时我们一中心的每个人又将面临一个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将继续与学校共成长,共发展,我们期待明天,期待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