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5484e11ce912f7b7f169e8224e146.png
 a267c29b0f5b8d2886e3d450f98f469.jpg
logo
上海市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
Shanghai Xuhui No.1 Central Primary School
封面图
首页 > 学校信息公开 > 学校业务 > 师资建设 > 教师队伍 > 学校骨干教师 > 教案
语文课《完璧归赵》(孙红)
作者(来源):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 孙红 发布时间:2014-04-17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9个,积累“完好无损,信以为真,奇珍异宝,理直气壮”这些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蔺相如说的4句话。

3、学习用抓住人物言行的方法复述“完璧归赵”的过程。

4、抓住“理直气壮”联系上下文体会蔺相如智勇双全、以维护国家尊严为重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习用抓住人物言行的方法复述“完璧归赵”的过程。

2、抓住“理直气壮”联系上下文体会蔺相如智勇双全、以维护国家尊严为重的崇高品质。

教学过程

一、由“璧”引入,揭示课题。

1、出示各种玉器图,了解璧通称为美玉。

师:中国有句古话:黄金有价,玉无价。可见玉之珍贵。

瞧,这种扁圆形中间有个小孔的玉器,我们把它叫作“璧”。 因为璧是玉的一种,所以它的下面有个“玉”字。(边说边板书)现在人们也用“璧”通称为美玉。(出示)

2、今天课文中提到的这块美玉名叫“和氏璧”,文中称它为 “奇珍异宝”(出示)

3、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美称呢?原来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玉,据传它在暗处会发光,冬暖夏凉,还能驱邪避虫。甚至有“得和氏璧者,得天下”的传闻。难怪当赵王得到这块和氏璧时欣喜若狂,把它当成赵国的(板书:镇国之宝)然而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传闻,也让战国时期最强大的秦王一心想得到它,因此,围绕这块玉,发生了这么一件事

4板书:13 完璧归赵    齐读课题

“完璧归赵”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典故,现在已成为成语。

5、打开书,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结合课文内容,用1句话说说“完璧归赵”的意思。

预设:★你把这个“完”字解释得非常好,它的意思就是(出示卡片:完好无损

★可带回哪里呢?你没有讲清楚。

★你讲得真清楚。故事的主人公名叫——蔺相如

形:“蔺”(边说边板书)“门”里面左边是单人旁,右边的笔顺一起说。

音:“蔺”上标拼音   “蔺”还是个前鼻音,让我们一起来读好他的名字。

二、整体读文,明确复述要求,找出蔺相如说的话

1、明确复述的要求

今天,我们不仅要自己读懂这个典故,还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这就叫复述。(出示)

为了更好地复述课文,根据文章特点,这节课我们要抓住主人公蔺相如的言行,熟读、品味。

下面就请大家默读课文,用括号括出蔺相如说的话,然后轻声读一读,想想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2、出示句子,核对。

    “大王放心。如果秦国不是真心换城,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

“这玉虽好,可是也有瑕斑。让我指给您看。”

 “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池,所以把玉要了回来。您要是逼我,我的头颅和宝玉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和氏璧是奇珍异宝。在我动身以前,我们大王斋戒了五天。如果大王诚心,也应当斋戒五天。五天后,我再把宝玉奉上。”

3、现在我把蔺相如说的话用两种颜色来表示(变颜色)快速浏览句子,知道为什么吗?原来它们是蔺相如分别对赵王和秦王说的话。

三、学习第一句,了解和氏璧到秦国去的原因

1我们先来看,临行前,蔺相如是这样对赵王说的,他说--(齐读句子)

2、他为什么要这样说?不急,自己读课文1-3节去找寻答案。读完可与同桌商量一下

你们刚才讨论得很认真,你来说说看。

(秦王用15座城来换这块玉。当时秦国最强,赵王知道秦王并不真心想换玉,又怕秦国来攻打赵国,无奈之下,派蔺相如把宝玉送去。)

3、交流(对什么不放心?)对呀,他是担心这块赵国的镇国之宝

4、因为赵王不放心,所以蔺相如先说大王放心,为了能让他真的放下心,又补充了一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秦王真心换城,我就把和氏璧给他,反过来如果秦王不是真心换城,我就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

5、试着读好这句话,要让听的人放心

6、指名读(决心很大,还有谁来?)读得真好(鼓掌),如果我是赵王,我悬着的心一定会放下很多。因为你答应我(出示卡片“一定……完好无损……)

其实,这是蔺相如在临行前对赵王的什么?承诺,保证讲得真好。

四 学习后三句话,体会蔺相如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民族气节

1、就这样蔺相如肩负着保护赵国的镇国之宝和氏璧的重任来到秦国,向秦王献上宝玉(板书:秦王  )于是便有了下面蔺相如说的三句话。

2、下面让我们联系上下文及秦王的表现,想想蔺相如为什么要这样对秦王说?

 3、学习第二句,体会蔺相如的机智

1)指名读句:“这玉虽好,可是也有瑕斑,让我指给您看。”

2)交流:

预设:★当秦王捧着这块玉的时候,是一个字也没有提起换城的事,这就是(板书:绝口不提)对呀,可见他是毫无诚意,难怪蔺相如要找借口说——(读句子)

★瑕斑指?玉如果有瑕斑,就不是价值连城的宝玉了,那秦王当然着急了,所以他听了蔺相如的话(板书:信以为真)蔺相如这借口真巧妙,抓住秦王的心理,这样才能要回和氏璧。(板书:要)

读读这个句子,感受借口巧妙。(态度很诚恳,让听的人信以为真。)

4、抓住“理直气壮”体会蔺相如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民族气节

(1)    蔺相如拿回宝玉后却是这样说的――齐读:“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池,所以把玉要了回来。您要是逼我,我的头颅和宝玉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2)    谁再来读读,并注意读好感叹号。(指名读句)

(3)    蔺相如说这句话时的语气是――(出示:理直气壮地说)

5)预习时,我们已经了解了“理直气壮”的意思。蔺相如究竟有什么“理”,说话可以这么有气势呢?联系前文说说。

预设:★秦王原先答应换城,现在绝口不提换城之事。他言而无信,理亏了。

是呀,和氏璧本来就是赵国的,难怪蔺相如说话那么——理直气壮。(板书:理直气壮)

6)自己读读他的前半句,读出理直气壮的语气。(很响亮,挺有气势)

7)刚才蔺相如已经用了一个巧妙的借口要回了和氏璧。宝玉既然已经在手,那他为什么不走还要说――“您要是逼我,我的头颅和宝玉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预设:★周围都是秦国的士兵,不留下和氏璧,他是走不成的。(你考虑到当时的环境)

★得和氏璧者,得天下。秦王对和氏璧志在必得。秦王那么爱玉,不会轻易让蔺相如摔坏宝玉。(抓住了秦王爱玉的心理)

蔺相如走不成,只能孤注一掷,用摔玉来威胁秦王。这句挺难读的,你可以借助句中的停顿符号,把它读出气势来。(指名2个读)

8)我们相信如果秦王继续逼他,派侍卫冲上去抢,蔺相如真的会把自己的――(齐:“头颅和宝玉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还记得前蔺相临行前对赵王说——(齐读的话)从这里我们感受到他一定会实现诺言,用自己的生命保护赵国的——镇国之宝

9)让我们再来感受他的无畏与勇敢。为了保住镇国之宝和氏璧,蔺相如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只见—

(齐读句子:蔺相如接过玉,退后几步,靠着宫殿的一根大柱子站定,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池,所以把玉要了回来。您要是逼我,我的头颅和宝玉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举起了和氏璧。

师:这是要干什么?  生:摔

师:这看上去是要摔玉,其实是——保护这块和氏璧。(板书:护

(10)为了保护赵国的和氏璧蔺相如连命也可以不要,这个场面实在是太震撼人心了,自己试着加上动作,把他的这一壮举讲给大家听。

11)谁来试试看。(抽生站在走廊里表演)

5、抓住“斋戒”,体会缓兵之计

(1)    太像了,蔺相如就是这样有气势的,镇住了秦王。秦王怕摔坏了宝玉,只好(齐读:叫人取来地图,随手指点了十五座城。)(板书:随手指点

(2)    从他“随手”的举动中,蔺相如又一次看出秦王没有换玉的诚意,便说——

(3)    理解:斋戒(学会看注释理解词语)

(4)    为什么这么说?★理由充足,赢得时间,可以把宝玉送回赵国(板书:

就是因为这宝贵的五天,蔺相如派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从而——完璧归赵。

五、借助板书,复述故事

1、引读——今天,我们联系上下文,抓住了蔺相如的言行,读懂了完璧归赵这个成语故事,知道了当蔺相如向秦王——献玉   的时候发现秦王——绝口不提换城的事就借口说——这玉虽好,可是也有瑕斑,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信以为真,就把和氏璧递给了蔺相如(板书上在“献”和“要”间画箭头)要回宝玉后,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池,所以把玉要了回来。您要是逼我,我的头颅和宝玉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对呀,他看上去是要摔玉,其实是用自己的生命——保护和氏璧(板书上“要”和“摔{}”间画箭头)秦王怕他摔坏宝玉,只好——随手指点了十五座城。这更让蔺相如清楚地知道秦王并无换城的诚意,所以他又找借口说—— “和氏璧是奇珍异宝。在我动身以前,我们大王斋戒了五天。如果大王诚心,也应当斋戒五天。五天后,我再把宝玉奉上。”秦王同意了,蔺相如立刻派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  终于——完璧归赵。(板书在“送”和“完璧归赵”间画箭头)

2、复述课文,深化感悟

蔺相如在秦国的大殿上与秦王斗智斗勇终于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了赵国。

现在你就是和蔺相如一起到秦国去的随从,请你把蔺相如在秦国大殿上完璧归赵的故事讲给赵国的人听你可以借助黑板上的词语说说看,注意把蔺相如怎么做、怎么说的讲清楚。自己准备,加上动作。

生:我看见蔺相如把和氏璧献给秦王后,秦王在大殿上双手捧着宝玉,一边看一边赞叹,却绝口不提换城的事。蔺相如一看秦王没有诚意,便对秦王说玉上有瑕斑,要指给他看。秦王听后信以为真,把宝玉递给蔺相如。蔺相如要回玉后,退后几步,靠着宫殿的大柱子站定,理直气壮地指责秦王没有诚意换城,如果秦王逼他,他就把自己的头颅和宝玉一块撞碎在大柱子上。说着,他真的举起了和氏璧。秦王怕蔺相如把玉摔坏,急忙叫士卫拿来了地图,随手指点了十五座城。蔺相如一看,更清楚地知道秦王并无换城的诚意,便上前几步,要求秦王斋戒五天,五天后再把宝玉奉上。秦王没有办法,只好同意了。蔺相如一回到住处,立刻让我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回国。和氏璧就这样完好无损地回到了赵国。

3、听了随从讲的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用一句话说说。(蔺相如真了不起,是他保住了我们的镇国之宝。) (蔺相如“智勇双全”,抓住秦王心思,用妙计要回宝玉。让秦王斋戒5天,为送宝玉回赵国赢得了时间。为了保护和氏璧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

4同桌两人再配合着练练,一个讲故事,另一个像老师刚才那样发表一下自己听了故事后的感想。

5、蔺相如成功地送回了和氏璧,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他的事迹至今传为美谈,而——完璧归赵这个成语也因此而流传至今。

今天回家以后,让我们把这个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

板书:

 

归赵

镇国之宝

                                 

                         摔(护)   随手指点

蔺相如        理直气壮              信以为真         秦王

 (智勇双全)                          绝口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