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胡笳救孤城》是一篇历史故事,故事情节生动,非常吸引学生。但作为一堂语文课,只让学生去关注故事情节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习得方法,提升能力。
围绕本学习我们语文教研组开展的命题能力专项研究,我在整堂课中设计了两个主要练习,一是抓住刘琨的主要表现,说说他用一曲胡笳救下晋阳城的经过,另一个是说说为什么他能凭借着一曲乐曲救下一座城池。前一个练习是旨在让学生读懂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提取有效信息,组织语言进行表达。后一个训练则侧重于提升他们对于文字的感悟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围绕这两个主练习进行了整体的教学设计。首先,我由课题入手,引导学生关注“孤城”一词,了解并概括晋阳城成为孤城的原因。而之所要设计这一环节,一方面是为了帮助学生说清刘琨救城的经过,另一方面对于下文中感悟为什么刘琨能凭借一曲胡笳曲唤醒匈奴人的思想之情也是一个辅助。在训练学生概括这一内容时,我先帮助他们理清了层次,再通过以词代句的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概括了第一层原因,即“重兵围困”,再放手让学生概括其他两个原因。从几次课堂实践来看,学生都能在老师的点拨下概括地说清楚晋阳城成为“孤城”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我继续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刘琨当时表现的语句。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复述刘琨用胡笳曲救城的经过并不是难事,但要说得简洁、明确、完整就需要老师进行有效指导了。因此在他们找到描写刘琨表现的句子之后,我让他们取主舍次抓住人物的关键表现进行概括,并提醒他们再加上当时匈奴人当时的表现,这个过程就讲清楚了。
本课教学的第二个练点就是让学生讲清楚为什么能用一曲胡笳曲救下一座城池,这也是本课的难点所在,因为这是要靠学生去感悟的。但故事背景离开学生的生活体验是很远的,所以如何设计指导环节让学生能很好地进行感悟是需要老师指导的。在确保这个练点有效达成的过程中,我进行了一下几步指导。首先让学生联系当时的环境想象刘琨的心理活动,感受他为何会触景生情流下眼泪。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通过配乐朗读进行情感的迁移,让他们感悟到正因为当时匈奴士兵和刘琨处于同样的情景与境遇之中,所以会有同样的情感体验,因此刘琨用匈奴人最喜爱的乐器吹吹奏出他们的乡音之时,他们才会无心恋战。